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 (1 / 3)

“城父、永城、臨渙三縣,竟然有十八萬人?”契必章坐在縣衙內,裝模作樣地聽取公務,甫一聽到這個數字,差點驚掉下巴。

隴右一個縣估計才一萬多人,河南一個縣六萬人?這還是受戰爭摧殘了,如果和平個二十年,該多少人?契必章不敢想象。

“既然這麼富庶,給老子徵兵!一個縣五千人,帶十日口糧,集中到臨渙縣整訓。”契必章一拍大腿,樂道。

各縣官長們看著他一副大老粗的模樣,不敢牴觸,只能苦著臉應是。

土團鄉夫們會為了不相干的外來人廝殺嗎?怕是難。如果聽說是常年攻殺他們的夏賊呢?難上加難。但這又有什麼辦法?誰來救他們?

各縣官長當天下午就被轟走了,契必章給他們定下了時限,不來的話後果自負。他會帶著飛龍軍上門給他們驚喜。

當然,這話可能也就是嚇唬嚇唬。如果這些人回去後反悔,並鐵了心不聽命,將徵集來的鄉勇聚集到城內的話,也是件麻煩事。契必章為了震懾賊人,有可能會率軍攻城。至於攻城用的是什麼人,不用想也知道。

或許有人會問,這不是秦宗權麼?

確實,有點像。秦宗權就喜歡到剛剛攻佔的地盤上大肆徵兵,然後一邊訓練,一邊劫掠,等到差不多了,繼續滾動發展到另一塊地盤上。徵來的軍士以戰代練,高淘汰之下,活下來的都是有點本事的。

而這,大概也是孟、懷、洛、汝等州被折騰得十室九空的重要原因之一吧。你不逃難到魏博、宣武等鎮,就要被秦宗權抓丁,因此老百姓很快死的死、逃的逃,百里無人煙。

契必章終究不敢像秦宗權那樣亂來,但徵兵攻城是這個年代武夫的常規操作,他準備學習別人的優秀經驗,你待如何?來阻止我嗎?

二月初七,臨渙縣第一批徵集的鄉勇兩千餘人抵達了城外校場,契必章親往檢閱。

令他感到意外的是,這些鄉勇還是會幾個常見陣型的,金鼓旗號也能看個大概。

“怪不得朱全忠橫掃河南,土團鄉夫都像模像樣,頗有章法。”契必章讚道:“底子不錯。衙軍、州縣兵有缺額了,直接補就是。到軍中摸爬滾打個幾年,又是一把好手。”

跟在他身後的臨渙令強顏歡笑。

河南苦啊,河南百姓難啊!安史之亂,河南就是主戰場,殺了個天翻地覆,血流漂杵。隨後為了對付河北逆藩,又在河南設定一系列藩鎮,長期征戰。到後來,這些為了對付河北逆藩而設定的河南藩鎮也成了逆藩,又是一團亂戰。

這樣的大背景,自然給河南人民注入了強大的武德。但你問問他們,到底是喜歡安史之亂前百年未聞戰事的太平日子,還是眼下這種經常接受軍事訓練,經常上陣廝殺的緊張日子?

我只想當個太平犬,但以前沒得選,現在似乎還是沒得選。

“這些兵甚合我意。”契必章看了很久,喜道:“朱全忠就是個廢物,有這些鄉勇不會用。在安史之亂前,這些鄉勇怕是能打穿整個河南。哈哈,速速徵丁,五千人,一個不能少。老子要取了氏叔琮的老巢。”

臨渙令面露苦笑。他們不是不願投降,實在是擔心被清算。

誠然,若擱在幾年前,願意投降的人很少,畢竟梁王對宣武鎮百姓是有大恩大德的,賦稅輕都是小事了,最重要的是乾死了秦宗權,沒讓他把宣武鎮變成河南府、汝州、河陽那樣的人間地獄。

這幾年梁王連吃敗仗,心思就起了微妙的變化。雖然由於種種惡劣的、真假難辨的傳聞,夏王在河南的名聲極差,但到了他們這一層級,有一定的分辨能力,知道哪些是真的,哪些又是假的,故對投靠夏王並不是很排斥。

但問題是你要站住腳,別跑啊。就像打下河陽、東都一樣,不跑,著力經營,如此才有人敢於投靠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