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口勉勵了幾句,並與幾個主要官員交談後,邵樹德將趙匡凝請到了裡間。
“杜洪已投順,你既得復州,便停手吧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我知道你手下兵太多,養不活,沒關係,接下來我要攻申、光二州,讓你的人也出動吧。”
趙匡凝並不意外,很顯然他已經收到了風聲,畢竟人家先找的趙匡璘。
“大王委何人為帥?”
“天雄軍副使牛禮。”
“我鎮出兵幾何?”
“出一萬人吧,至少五千衙軍,開往鄧州。”
趙匡凝一怔,不是攻申、光二州麼?
“你的人去鄧州接替天雄軍,守好魯陽關一線,天雄軍東調。”
趙匡凝這才明白,同時仔細估算了一下。
天雄軍萬人、義從軍八千,基本都是步卒,或許有一些折宗本支援的騎兵,但數量應該不會太多。
不過說真的,這個陣容也夠了。丁會、楊師厚主力在汝、蔡,天雄軍、義從軍都是征戰多年的老牌部隊了,出其不意之下,申州還真有可能吃大虧。
只是,何時開戰呢?
邵樹德沒有回答這個問題,因為他也在等。
沒人指望一戰消滅汴軍主力,現在的戰略就是慢慢給汴軍放血,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,最終令其崩潰。
汴軍如今多個方向受敵,他們或許非常渴望決戰,一戰定勝負,以擺脫這種四處分兵,被人牽制的挫敗感。
但在戰略層面佔優的夏軍很顯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,他們更希望發揮自己的優勢,穩穩地拿下敵人。
“大帥,杜洪既已來投?何不令其也出兵?”
“淮將瞿章據黃州,近在咫尺,不宜抽調杜洪的兵力,況且其人新附,便要其出兵,頗為不妥,再等等吧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大軍出動所需糧草,仔細籌備好,不得短缺。”
“遵命。”趙匡凝嘴裡有些發苦。不讓他發兵打杜洪,本以為可以省下些錢糧了,沒想到還是得花出去,而且還是幫別人打仗,與襄陽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……
趙匡凝返回襄陽後,邵樹德繼續住在漢陰驛,處理公務,接見各路官員。
“我寫的字怎麼樣?”邵樹德將表章上的墨跡吹乾,看向坐在他身側的陳氏,問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