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二十一章 三件大事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二十一章 三件大事 (2 / 3)

“陳長史還是喜歡戲人。”邵樹德笑道:“辦的事情如何了?”

“盡在此了。”陳誠遞過一摞抄錄的表章。

嗯,表章是從政事堂抄來的。聖人剛入京,百官朝賀完畢, 隨後幾位宰相就匆忙辦公了,因為有人盯著——夏王府長史陳誠, 就在門下省喝茶, 其意不言自明。

“門下……具官莫再思,學奧六韜,術探三志。得子玉理兵之要,有少卿養士之心……乃睠海隅,地聯越俗。每思封部,尤在撫安……爾當奉茲七德,睦彼四鄰。夙夜以勵武功, 周旋以修軍政。成於樂土, 副我朝恩。勉服訓詞,欽承厥命。”

這是一份制書, 以皇帝的名義起草,大體寫了任務要求。除此之外,還有正式的官印、旌節、儀仗及其他證明檔案, 一起發放。

“海隅”、“越俗”,已經很明顯說明了地點。朝廷還給了大體方針,即“撫安”、“睦鄰”,同時也要“勵武功”、“修軍政”,基本上該說的都說了。

山高路遠,情況複雜,朝廷也不可能給詳細的指示,只能如此交待了。

靜海軍節度使,兼安南觀察處置等使、安南都護,領交、陸、峰、愛、驩、長、芝、演、福祿、武安、武峨十一州,治交州。

鎮名安南,鹹通七年, 高駢收復之後, 詔令置軍,賜軍號“靜海”。

靜海十一州,一開始是比較安定的。即便經歷了安史之亂,中原藩鎮割據的割據, 作亂的作亂,造反的造反,安南一直比較太平。

第一次作亂是在德宗貞元六年(790),因為經略使死了,其僚佐李元度、胡懷義作亂,嶺南節度使李復至,將懷義杖斃,元度流放瓊州——即便這會,交州仍然是戶口相對繁盛的好地方,瓊州、崖州是令人生畏的流放之地。

第二次是貞元十七年(801),安南蠻獠杜英翰叛,趙昌出任安南都護,蠻獠皆平。十年後,趙昌回京任國子祭酒,交州州將驅逐新任經略使裴泰,復以趙昌出任經略使,詔書至,“人相賀”,“叛兵即定”。

憲宗元和十四年(819),安南軍亂,殺都護李象古,詔以唐州刺史桂仲武出任安南都護、經略使,誅殺亂軍首領楊清,平定軍亂。

文宗太和二年(826),安南軍亂,逐都護韓約。

武宗會昌三年(843),經略使武渾役將士修城,將士怒而作亂,燒城樓、劫府庫,監軍段士則撫定。

後面就是南詔將其攻陷,高駢收復了。

邵樹德細細思來,這完全就是一個“正常”的大唐藩鎮嘛!

有開發成熟的大州郡,有蠻獠居多的偏遠州縣,有我唐特色的驕兵悍將……

這年頭,沒有軍亂過的藩鎮,還他孃的是我大唐藩鎮麼?合理嗎?

安南鎮,作亂次數如此之少,簡直可以說乖順了。這可能和其軍事力量偏弱有關,有的節度使帶部曲千人上任,就穩穩控制住交州,以此為基,控制周邊郡縣。

“莫再思有三千兵,讓他全部帶去赴任,身邊沒有可靠之人是不行的。”邵樹德吩咐道。

以一介都頭驟升藩帥,對莫再思來說是質的飛躍了,他應欣喜若狂。

歷史上安友權這個粟特人就高高興興地去上任了,一直做了八年節度使。直到皇帝被朱全忠劫到洛陽,獨孤損出任靜海軍節度使,詔書至交州,但獨孤損為朱全忠所殺,安南沒了節度使,土豪曲承裕壯著膽子自封留後。

這其實是個好地方。

交州八縣,十萬口人,開發得很不錯。這可是大唐正州,不是羈縻州,也不是蠻州,還是挺富裕的。

略過這一份後,邵樹德又翻看了後面幾份。

升容管觀察使為寧遠軍節度使,領容、白、牢等十餘州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