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事須保密。本想讓保義軍繼續在南陽戍守一年, 如今看來,得調他們回來了。待我做好萬全準備之後, 再將邠、陝二鎮之事解決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陳誠、趙光逢二人連聲應是。
這事非常敏感,可能涉及到動用武力,還是很麻煩的。
“有些事,總要解決的。李璠也當了幾年節度使了, 他從一介鎮將做起,數年富貴,我並沒有虧待他。”邵樹德嘆道。
其實,真的沒有虧待他嗎?或許吧。
邵樹德也只是如此安慰自己,堅定決心罷了。人這一生,終究不可能事事遂心意,不可能什麼都按自己的想法來,不可能一輩子做的事情都問心無愧,只能儘量了。
吞併掉邠、寧、慶、同四州二十七縣後,朔方鎮的人口將達到二百餘萬,掩有十九州八十七縣,這是自己統治最穩固、最核心的地盤。
地方上民心所向,百姓皆知邵聖,皆感邵氏之德,沒有多少叛亂的風險。
邵樹德曾經還想過,在外征戰時,是不是要設個靈州留守,現在看來,沒有太大的必要。他的夏國,穩得很。
至於其他的地盤,大致可劃分為從屬勢力和附庸勢力。
從屬勢力包括即將設立的陝西鎮、奉天鎮、涇原鎮、隴右鎮、河西鎮、河陽鎮、金商鎮。
附庸勢力則是山南西道、龍劍、鳳翔、河中、唐鄧隨、忠義軍六鎮。
從屬藩鎮可以更換節度使、委任刺史,賦稅除留州外,以前解送供軍使衙門的倉庫,現在則由夏王府接管,但節度使本人也有相當的權力,但無衙軍,只有少許州兵。
附庸藩鎮大體上自己做主,賦稅不用解送王府,時不時上供一些即可,有規模不等的衙軍,還有聽令出兵征戰的義務。
現階段消化的原則,是逐步吞併從屬藩鎮,將其納入夏王府的管制,一步步擴張“夏國”的疆土。
對附庸藩鎮,則著重滲透、改造,慢慢變成從屬藩鎮,第一個開刀的就是保義軍了。
這個藩鎮所轄諸州,華州本來是王卞的地盤,邵州是新設的,虢州在黃滔任刺史後,也在慢慢收拾了,可以說是改造難度最小的藩鎮。
“陳長史——”邵樹德突然問道:“拿李璠開刀,會不會引得人人自危?”
削藩,從來都是很敏感的事情。
不能亂來,也不能大刀闊斧,只能逮到機會後徐徐消化。
李璠作戰不力,這確實是個罪名。但也可能引得其他人猶疑,畢竟“作戰不力”有些太寬泛了,看起來就像是欲加之罪一樣——事實上也差不多。
“大帥可是擔心唐州和鳳翔府?”陳誠膽子很大,直接就說了出來。
趙光逢就慢了一步,也不知道是不願意得罪折家呢,還是腦子轉得比較慢。
“老實說,唐鄧隨三州,皆我岳丈一刀一槍打下來的,連帶著趙匡凝降順,甚至金商諸州,亦歸其功。我只派了定遠軍、豹騎都助戰,大頭還是折家子弟拼殺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若動了李璠,折老令公會不會有想法?”
折家目前是邵樹德領導的這個關西武人集團中最大的山頭,兩鎮相加有一府七州,大幾十萬人口,軍士也有一定的戰鬥力,不可小覷。
偏偏人家的地盤還不是全靠邵樹德,自己努力的因素佔了很大比重,內部鐵板一塊,處理起來非常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