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·告哀使二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·告哀使二 (1 / 4)

八月十五,中秋團圓之日。

棣州東郊永信鄉的某座農莊外,駛來了一個龐大的車隊。

“籲——”領頭的馭手喊了一聲,一名綠袍小官跳了下來。

農莊內湧出來一群人。

“張司馬。”

“李長史。”

寒暄完畢之後,樂安郡王府長史李棟看了看綿延到遠處樹林邊的車隊,問道:“可是夏稅?”

“正是。”張司馬點了點頭,說道。

說實話,他心中稍稍有些不忿。

一個過氣的前唐遜帝,朝廷居然還要花大把稅錢養著,實在讓人意難平。

他出生於唐末,記憶之中沒有多少關於唐朝的東西,基本算是新一代的夏人了。京兆府經學出身的他從關西來到棣州,歷任縣尉、縣丞、縣令和州司馬,至今已十年,仕途還算順遂,甚至可以說非常順利。

也正因為如此,他對前唐沒有任何感情。他的一切都是新朝賦予的,他對先帝非常感激,對代唐而立的大夏感情深厚,分外看不得樂安郡王這等“蛀蟲”——其他勳貴好歹立過功,樂安郡王的所謂“功勞”委實可疑。

但朝廷要優待此人,他也沒有辦法,只能老老實實押運樂安郡王五千戶食邑所出,前來交割。

交割的東西主要是實物,這是淮海道和棣州上下願意看到的。

實物不利長途運輸,尤其是糧食、布匹等物資,正好拿來衝抵這項開支。一年兩次,分別在八月中、十一月初發放,今日是交割的第一批。

李長史也看出了州里面對他們的態度不是很好,因此也不多話,只喚來府內僕役、賬房搬運、清點。

最多的就是糧食了,主要是小麥。如果到了秋收,就會摻雜大量粟米及其他雜糧。

小麥種植還不夠普及啊。

李長史一邊感慨,一邊清點。

絹帛、毛布、麻布是第二大宗。最開始的時候,發過來的以絹帛居多。現在麼,毛布、麻布之類的低價值布匹加起來超過了一半。

問也沒用,棣州刺史回覆收上來的稅就是這些。反正只要“布匹”的數目對就行,管你是絹、麻還是其他什麼布啊!

銅錢極少。

十來年前還能看到一千多緡銅錢呢,現在也就幾十緡意思意思。取而代之的是大量“折色”,即棣州方面拿實物衝抵現金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