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這種自己練出來的武藝還不作數的話,那麼在西域、牂州多次衝鋒陷陣,斬將奪旗,七郎的氣質由內而外發生了昇華,產生了質變。
擱二十年前,七郎就是自己帳下的勇將。戰場局勢焦灼的時候,讓他披掛上陣,帶上千餘精甲武士,直搗敵陣,摧鋒破銳,一錘定音。
他的軍略也還不錯,至少經驗是比較豐富的,是一員中規中矩的將領。將來怎麼樣,能否指揮十萬級別的大軍,就要看他的造化了。
評判七郎時,邵樹德又想起了其他幾個兒子。
大郎是不喜歡也不太敢直接衝鋒的,但他確實會指揮大軍,更像是那種坐鎮中軍,運籌帷幄型的儒將。
二郎勇猛無比,粗中有細,能指揮上十萬規模的大戰,喜歡和人硬碰硬,野戰制勝,與大郎完全是兩個風格。
三郎不是武夫,雖然從小習武,諸般武藝、騎術、軍略都學過,但只能算是及格水平。他的性格,也不是能鎮得住場子那種的。說白了,沒有領袖氣質,只適合當助手。
四郎……不提也罷,會搞錢就行。
五郎和三郎有些類似,但又有所區別。
說來搞笑,三郎長得秀氣、俊逸,但骨子裡還是有點狠勁的。徵湖南之時,他也上陣了,雖然現了個大臉,讓姚彥章偷襲得手,但最後能收拾敗兵,重新穩住陣腳,也算是湊合了。
五郎就體格來說更像是武夫,披甲上陣時,非常能唬人。但接觸多的人都知道,他其實算是文人,粗豪、強壯的外表之下,寫得一手好詩,對武夫也不是很喜歡,甚至有點厭惡,覺得他們太能壞事,是不安定因素。
出鎮遼東時,遇到戰事,五郎極少親臨一線,都是派人去打。即便去了前線,也是住在城裡,不與武夫們同甘共苦。
在這一點上,三郎有時候還會做做樣子呢,五郎是連樣子都不做。
邵樹德其實非常喜歡六郎,覺得他在治政上與自己非常類似。對他最大的不滿,大概就是表裡不一,喜歡玩弄權術。
這種事不是不可以,但六郎太過醉心於這些了。
人心,不是那麼好玩弄的,這其實只是小道。
邵樹德被人稱為“面善心黑”,但他答應別人的事都做到了,對人也有幾分真誠。
如果李克用不死,直接投降,會被殺嗎?可能別人不信,但邵樹德沒打算殺,而是會給富貴,雖然他殺了朱全忠等人,也一直對阿保機追殺到底。
早年諸葛爽對他有大恩,山南西道有叛亂時,邵樹德義不容辭,直接幫忙。
李劭、張彥球對他有過恩惠,同樣富貴已極。
做人,虛情假意可騙得一時,騙不得一世,沒人是傻子。
邵樹德的人品,是經得起考驗的,雖然很多人害怕他,覺得他手太黑了。
六郎在統兵方面也很像他。
善於鼓舞士氣,善於發現敵人破綻,關鍵時刻投入重兵,一戰克敵。
沒有必要,他不會在一線廝殺,在這一點上,他與二郎不一樣。
但如果有必要,他豁得出去,敢玩命、敢搏殺。在這一點上,大郎比不過他。
六郎,如果稍加打磨,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繼承人。可惜,他比二哥小了足足九歲,沒遇上好時機。
皇后,也不贊成六郎當儲君。
與前面六個兒子相比,七郎就是另一個型別了。
他鋒芒畢露,銳氣逼人,與二十歲之前相比,幾乎洗心革面,換了一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