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嘚嘚”的馬蹄聲猛然響起,一開始只有凌亂的數十匹馬。很快,更多的馬蹄聲匯入,數百匹、數千匹……
洶湧的騎兵浪潮在廣闊的原野上賓士著,衝向整齊陣列的步軍將士。
將士斜舉著步槊,意態輕鬆。
還有人掣出長柯斧、木棓、重劍,作勢要擊落衝到近前的騎兵。
身強力壯的弓弩手們快步上前。他們背上斜插著陌刀和重劍,發射完弓弩後,就將迎著騎兵正面衝鋒,將敵人斬落馬下。
左右兩翼還各有兩三千步兵前出,準備迂迴包抄。
進攻步兵的騎兵,受限於戰場程序或地形等多方面因素,不一定能大範圍機動,這時候都無法在戰場上機動追擊、包抄騎兵的步兵,趁早回家種地吧——步兵面對騎兵衝鋒,並不一定需要結陣的。
騎兵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。
他們充分發揮機動優勢,戰與不戰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上。
前敵大將仔細觀察敵人部署的破綻,試圖機動到側翼乃至背後打擊,如果遇到堅強抵抗,就立刻撤退。
步軍大陣背後的軍屬騎兵敏銳抓住戰機,趁著敵騎兵集團撤退的有利時機,騎著高頭大馬,將速度提到極致,手持粗大的馬槊,大聲呼喝,試圖將敵人衝亂——如果來犯的是組織度不高的草原騎兵,僅就這一下就要敗,潰退幾十裡都不一定能收攏敗兵。
雙方你來我往,鬥得十分精彩——當然,一切點到即止,不會玩真的。
“使者覺得場面如何?”高臺之上,邵樹德誠心“請教”。
雅各如夢初醒,對著邵樹德躬身行了一禮,道:“這樣的部隊,極少見到,非常精銳。”
“比之羅馬如何?”聽完翻譯的話後,邵樹德點了點頭,追問道。
使者一窒,頓了好一會後,才說道:“很難比較,都一樣精銳。”
邵樹德笑而不語。
他當然不會自高自大。雖然唐人被阿拉伯人稱為“高大”,但畢竟都是人,唐人即便比波斯人、阿拉伯人高大強壯一些,又能高到哪去?
但歷史也給了他無與倫比的自信。
從匈奴、柔然,到突厥、回鶻,再到契丹、蒙古,一撥又一撥的草原鐵騎沿著被後世歐洲學者稱為“無盡的征服之路”的北線草原,殺向西邊,將當地攪得天翻地覆。
貴族農奴制真的是一種十分適合鎮壓民變的體制。
農奴拿著糞叉造反時,可能還沒出村,就被村裡全副武裝的騎士老爺帶著一幫侍從狗腿子給鎮壓了。
但安定的生活,必然會帶來武勇的消退。從東亞頻繁的戰亂中殺出來的卷王,一旦西征,足以讓所有人為之震顫。
大夏禁軍裝備精良,經驗豐富,步騎配置合理,能把契丹、室韋打得像狗一樣,他不信西邊有誰能抵擋他無敵的軍隊。
可薩人,算個屁!
“陛下若以此軍西征,黠嘎斯人、烏古斯人定然望風而逃。”從臨遠城回來述職的阿啜諂笑道。
同樣站在高臺上的十餘蕃部首領們更是連連點頭。
主導進攻的除了鐵騎軍一部外,就數背嵬軍最多了。
背嵬軍的成員多為來自草原各部的勇士,算是草原的最強戰力了,但看情況,他們無法撼動步騎結合得非常好的大夏禁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