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 (1 / 4)

在上陽宮住了大半年後,邵樹德又搬回了紫薇宮。

十月中了,作為水景宮殿的上陽宮滿是枯枝敗葉,景緻大減,已經沒甚可看之處。

宰相、樞密使們繼續在皇城辦公,每天都送一堆奏疏過來。邵樹德讓人撿出其中比較重要的,放在他的左手邊,便於隨時觀看。

至於不太重要的,走馬觀花看看宰相們的處置意見就行了,他一般不做干涉。

最不重要、最繁瑣的,大概都不會送到他面前,直接在中書、門下二省轉一圈後,便形成政令發出去了。

請了CEO,董事長就不太好隨便發表意見了。不滿意,可以重新換人,但規矩還是要遵守的。

這個天下,還殘留著濃重的貴族治政傳統。貴族可能不存在了,但傳統還在。邵樹德也不太想將其破壞得體無完膚,他覺得,後代子孫還是受點宰相們的限制比較好——來自根本制度的限制。

他建立的這個帝國,從制度上來說,解體的可能是有的,但權臣篡位的可能就太低了,沒必要再把宰相打入塵埃,還讓自己搞得很累。

邵樹德看奏疏的速度很快——

襄漢漕渠今年通航了二百多艘船,為含嘉倉城增添了十五萬斛以上的來自湖廣的稻米。這個訊息讓邵樹德心中喜悅,因為這也算是他人生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成果了——歷經多年後勉強得到的成果。

蜀中百業俱復,茶葉產量大增,最出名的錦緞在時隔數年之後,再度行銷關中、河南。

看到這一份,他忍不住了寫了一些批註,勉勵蜀中官員再創佳績。

蜀中和平有些年頭了,但這只是表面上的。

在大夏攻打黔中、牂州、播州改土歸流,乃至隨後攻滅長和,平定曲州、昆州、通海等地的叛亂的過程中,蜀中百姓不辭辛勞,長途轉運物資,消耗極其巨大。

甚至還發生了多次規模不一的叛亂,令州兵焦頭爛額,不斷趕場鎮壓。

如今一切都塵埃落定了。

蜀中百姓獲得了難得的喘息。朝廷也沒給什麼雨露,但他們就憑藉著一點點涓涓細流,慢慢緩了過來,然後找回了以往的一絲依稀盛景。

發展經濟、改善生活是對百姓最好的安撫,他們現在沒理由作亂。

江東、江西儲存相對完好的大家族開始正視現實。

抱怨、不滿已經被拋之腦後,醉生夢死寫《妖怪錄》、《花間詞》的人少了,《致治》之類的書籍銷量大增,所有有志於官場的人都在蒐羅、都在看。

已經不存在爭議或辯論了,因為結果無法更改。

首批孤注一擲衝擊雜科計程車子已經跟著各州朝集使們抵達京城,在禮部備案登記,對明年春天的科舉考試躍躍欲試。

江南士人陸德善公開寫了一篇文章,抨擊韓愈、皮日休,認為他們對其他學說的無情追殺不符合聖人大道。

對於自己人的背叛,傳統士人非常窩火,但在爭論年餘之後,一切又都平息了下去。

邵樹德關注到這位為他辯經的大儒,十分欣賞,打算提拔他的子孫做官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