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三十六章 海運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六章 海運 (3 / 3)

邵樹德覺得,凡事就怕走極端。

漕運、海運為啥非此即彼呢?兩個都有不好嗎?

像遼東的糧食,你既不能陸運,也不能漕運,除了海運沒有別的辦法。

沿海多灘塗,沒有良好港口的地方,那就走漕運。

沿海有好港口,適合海運的,就省點錢走海運,不但損耗低、運輸成本也低——唐代漕運,因為比明清多了幾百裡陸路,故平均只有7080%的到貨率,但就這水平,其實還是比明清高那麼一點。

“海運!”邵樹德的手指頭從遼東穆州、理州等港口往下劃,繞了一個半圓外,落在了滄州無棣港上面。

這裡有一條運河通往永濟渠,可溝通黃河通至洛陽。

“洛陽現在不需要南方糧食,但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啊。”邵樹德坐會了御案後,拿出渤海商社、安南商社的資料來看。

資料最多的還是渤海商社。

十幾年了,平均每年二十多艘船轉運遼東的各類物資。

最近三年中,只有一年沉了兩艘船。

放大到十年,損耗率大概10%以內。

再看看最初,呃,確實有點高。

但很明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損耗率是逐步降低的。

對航線越來越熟悉,水手們越來越熟練,管理水平也逐漸跟上來了,各方面都在進步,損耗率當然是要下降的。

凡事只要去做、去練,時間長了,總會有成果。

如今船舶製造技術也慢慢上來了,今後損耗只會越來越低,長期穩定在5%以內,甚至在幾十年後,可以向1%邁進。

唯一需要擔心的,大概就是這種規模的海運,會吸引海盜的聚集了。

這是無可避免的,但也是可以打擊乃至消滅的。

老實說,海盜們又不是傻子,搶一船糧食,惹怒官府,不死不休,何必呢?真要搶東西,我不如去搶滿載絲綢、瓷器之類貨物的船,兩者的收益不在一個層面上。

“因噎廢食不可取。”邵樹德合上渤海商社的資料,心中下定了決心。

即便被海盜搶一點,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。畢竟海運成本太低了,完全可以覆蓋這些損失。

元朝一個胡人政權,都能每年海運200300萬石江南糧食至大都——明朝每年的漕運量,也不過就400萬石,卻要調動十幾萬人——大夏這會沒有“百萬漕工”既得利益群體困擾,還猶豫什麼呢?

漕運、海運並行,兩者互為對方的備份,兩手抓兩手都要硬。

想到此處,他有點想去東邊看看了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