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 (3 / 3)

這個可敦城,並非陰山北麓的那個可敦城,而是回鶻人在克魯倫河流域修建的城池,大致位於後世外蒙喬巴山以西、溫度爾汗以東。

現已廢棄,只留斷壁殘垣。

後世遼國人也看中了這個地方,於是重修可敦城,以為西北路招討司的理所,並遷移各族百姓過來定居,鼎盛時期駐紮了兩萬兵。

“以可敦城為鎮州,軍曰建安。”

“本可敦城,統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。選諸部兩萬餘騎充屯軍,專捍禦室韋、羽厥等國。”

這個駐軍規模可能有所誇大。因為後世蘇聯在蒙古考古,發現城池並不算大,塞不下兩萬兵。但考慮到契丹人會遊牧,可以以可敦城為核心,在一定範圍內牧羊,這就提升了人口基數。

兩萬兵是沒有的,兩萬丁壯可能是有的。

一百年後的契丹人就已經明白,要想真正控制草原,你就必須築城、駐軍。

事實證明,這是有效果的。而他們沒有駐軍的地方,則興起了阻卜人。

到了滿清時代,漠北草原上更是有庫倫、烏里雅蘇臺、科布多三個駐軍城市,並派駐官員,管理各類事務。

他們比遼國走得更遠,或許是因為國力的差距。

契丹人在南方有大敵,各種資源要優先用在幽雲十六州,能在草原上設一個西北路招討司已經不錯了——契丹國主給西北路招討司的任務很明確,無需你們參與其他方面的戰爭,哪怕契丹將要敗亡了,你們也不要過來,守好自己的疆界。

事實上,天祚帝敗亡的時候,西北路招討司的兵真的沒有來,後來被耶律大石帶走了。

“楊卿選的地方都不錯。”邵樹德在地圖上比劃了一番後,讚道。

最西邊的是科布多,中間的是黑城子,東邊還有可敦城,各自之間的距離適中,差不多剛好囊括整個漠北草原。

“就這麼定了。”邵樹德最終做出了決定,只聽他說道:“各城可遷移少許漢地百姓過去屯墾,駐軍也無需多,三五千人足矣。但一定要是精銳,漢兵鎮草原,蕃兵戍漢地,這是原則,不能變。”

“每城需有理蕃院、北衙樞密院官員聯合辦公,就近處理各類草原事務。”

“理蕃院設理蕃使一員,總攬諸部民政,由楊爚出任此職。”

“理蕃使之下,暫設梅錄五員。廉祐、偰元助、阿啜、莊約、龍思同分領梅錄之職。阿啜,你去阿爾泰,徵發諸部丁壯,覓地建城。”

“偰元助去黑城子,直接上任。”

“龍思同可至可敦城,先把城修起來。”

“磧南、安西、青海諸蕃部,無需新築城,辦公衙署可就近設在豐、柔、新、庭、鄯等州。其梅錄人選,朕再思量思量。先這麼辦理起來吧。”

“臣等遵旨。”眾官紛紛應道。

今日除了確定在距離最遠、最難控制的磧北草原築城、駐軍、派官之外,還確立了理蕃院的架構。

當然並未全部完成。

理蕃使、梅錄等高階官員有了,下面還要增設類似尚書六部之類的機構,慢慢填充具體幹事的職能部門,各類官員要重新挑選、任用。

聖人曾明言,蕃官可出任漢地職務,漢官亦可出任草原職務,因此挑選官員並不會侷限在草原各部之中。

慢慢磨合吧。

先把架子搭起來,開始具體辦事。只有先辦起事來,你才知道該怎麼增設、裁減部門。假以時日,理蕃院與北衙樞密院這一文一武兩大機構,會慢慢成為實權衙門,將草原牢牢握在手中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