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九十章 殷鑑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九十章 殷鑑 (2 / 3)

說句不中聽的,他們對沿途情況的熟悉程度,比官府強多了。哪裡適合建倉庫,哪個地方有水源,哪條路好走,當地是什麼天氣,有哪些嚮導比較出色等等,長年累月走這條路的,官府真沒法和他們比。「朕欲伐西域。」邵樹德突然說道。

趙在慶低下了頭,靜靜聽著。

他並不感到奇怪。作為絲綢之路上的著名商人,能做到他這個地步的,無一不是訊息靈通之輩。就在上個月,他得到訊息,涼州姑臧縣採買了七萬只羊,送到了牧場中繁衍、畜養。

一般人聽到這個訊息可能就直接略過了,但趙在慶卻敏銳地嗅到了一絲

不尋常的意味:朝廷在河西的牧場,養的羊極少極少,絕大部分是馬,其次是駝。

官營牧監,養羊作甚?沒有道理的。

好吧,也不是不會養羊,但那一般都是靠近京城的牧場,在宮廷賜宴的時候送一批過去。比如同州的沙苑監,前唐時各地送來的牲畜就寄養在那裡,長安隨用隨取。

但涼州、甘州的牧場絕不會如此。

趙在慶思來想去,只有一個可能:朝廷要對西域用兵,未來某段時間內會有大批武夫過來,故提前採買羊只,改變牧場的牲畜結構,待到大軍抵達時,七萬只羊已經養肥了,甚至繁衍了一大批新羊,正好充作軍需。

另外一件讓他感到奇怪的事情就是,各地都在查驗糧庫、武器庫的庫存,甚至翻修、擴建倉庫,動靜搞得很大。

如此兩相一對照,趙在慶其實已經有所猜測了,但並不敢確定,直到今日得到聖人的親口確認。

「徵西固然可以靠蕃部補給牛羊,但並不足夠還得自己轉運一部分粟麥。」邵樹德又道:「大頭自然由朝廷轉運,但還需補充,你可有興趣?」

在邵樹德的印象中,滿清西征的後勤體系,其實是多種方式並存:其一,在關鍵節點上尋找利於墾殖的地方,提前種下糧食,就地收割;其二,在水草豐美的地方派少量兵力駐守,放牧牲畜;其三,蒙古諸部提供牛羊,這是無條件的,西征軍隊甚至搶劫過蒙古諸部獲取補給;其四,官方組織龐大的運輸隊伍長途轉運糧草物資;其五,民間商隊轉運糧草物資,官方採購。

多種方式並存,最終有力保障了前線的軍需後勤。

當然,冷兵器時代的後勤需求量遠小於火槍大炮時代,也更容易補給一些。但不管如何,多種方式並存的思路並不錯,容錯性也更大一些。

趙在慶此時聽了,嘴裡有些發苦,不過他不敢拒絕,只能應道:「謹遵陛下之命。」

別看他財雄勢大,遠近聞名,可一旦沾染上這種為朝廷運輸糧草的事情,傾家蕩產並不誇張。個人所擁有的財富,在十多萬大軍的消耗面前不值一提。

「不會讓你白乾。」邵樹德說道:「朕還找了康氏、諸葛氏、拓跋氏等人,你等各湊一千峰駱駝、五百輛馬車,分段運輸。至於所需錢款麼—」

邵樹德在殿內踱了半圈,道:「待朕打下西域後,于闐玉團、安西緤布、鬱金、紅鹽、硇砂、大鵬沙、犛牛角等商品,由你等專營,如何?專營期十年可也,二十年亦可,這個可以商量。」

玉團的利潤是非常高的,這誰都知道。

緤布就是棉布,安西特產。中原頂級的錦緞,一匹千錢了不得了,但緤布現在的價格要兩千余文,且還是敦煌的批發價,販賣至內地,價格還得漲一波。

鬱金可做藥,也可當黃色染料,價值不菲。硇砂、大鵬沙既是藥材,也是金銀助熔劑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