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那時,原幽州鎮諸州也將成為大夏的核心基本盤——所謂基本盤,核心在於人,邵樹德早早把握住了這個關鍵。
「三茬輪作制會深入推廣,配套之牲畜、農具以及足夠的農學生,臣已多方聯絡,可陸續解決。」
「很好。」邵樹德點評了一句:「農牧並舉之策,其意義並不在於農業,你能認識到其重要性,很好。
三茬輪作制帶來的農業可持續性增產,固然讓人欣喜。但除此之外所帶來的商業、手工業的繁榮,同樣讓邵樹德很重視。
皮革、牛筋、牛角、毛布、奶製品、烈酒等等,這是一連串的產業,環環相扣,缺一不可。它們的
存在,將給北方農民帶來大量的現金收入,其意義非同小可。古來盛時,農民家裡或許有足夠的糧食,比如開元、天寶年間,耕作三年便有一年積蓄,謂之盛世。但農民們獲取現金的渠道還是很少,生活提升到一定程度後,便上不去了,好像有條天塹橫在那裡一樣。
再從整體來說,隨著氣候的持續變冷,北方很多地方已經不再適合蠶桑。唐時有「蟬鳴空桑林,八月蕭關道」,但現在你去涇原看看,還有沒有人種桑織布了?很少很少了。
說實話,現在絹帛的價格還是高於毛布的。如果有選擇涇原百姓還是樂意織綢,而不是養了一大堆綿羊織毛布。
但比起三十年前,氣溫的下降已經讓人有所覺察了,傳統的種桑織布的生產模式已經走向末路,不得不進行改變。
來這世間一遭,享受了諸般用度,玩弄了那麼多女人,邵樹德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北方百姓提出一個解決方案,讓他們原有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徹底崩潰,甚至還隱有上升。
再把視角放大一些,氣候變冷之後,南方將會慢慢變得宜居,經濟會一年比一年好。從平衡南北方經濟差異的角度來說,這也是必要的舉措。
最後便是國防方面的作用了,這個無需多說,所有人都明白。
「至潞縣的一等國道,年中便可完工。下半年,臣會徵發役徒,繼續向東修路。」封衡又道。
「這個事情不止北平府一家,要與薊州、平州、營州相互協調。」邵樹德說道。河北的一等國道,目前主要修建北部這一段。
昌平至北平的去年就完工了,北平到潞縣的即將完工,未來會一直向東,修到營州。至於後半部分是走沿海遼西走廊,還是傳統出塞道路,到時候再看。「教化之事,臣會督促各縣廣辦經學、農學、醫學、數學、工學,爭取至少普及經學、農學、醫學三類學校。」封衡繼續說道。
「封卿倒是實誠。」邵樹德笑道:「如此甚好。數學、工學州里辦學即可。」
縣一級設立經學、醫學,這是前唐就有的規矩,普及得很好,相關人才也很多。但大夏極端重視農業,現在農學也是根基之一。
農學生幹得好的,也能升官升上去,雖然目前最高只到州一級,大部分還在縣裡打轉,但這已經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了。
當然,就前唐來說,各種稀奇古怪身份的人都能當官,大家早就習慣了。
邵樹德也一直在給人們灌輸一個印象:並非只有科舉出身的人才能當官,科舉出身之中,進士科雖然最重要,但也不是唯一途徑。
他是絕不允許科舉統一官場的。宋代宰相全員進士出身,且高第比例居然高於唐代,宰相以下的官位大體相仿,這是很不可思議的。按理來說,更嚴格的科舉制度應該會給予普通人更多的機會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
究其原因,大概就是堵塞了其他出身的官員的路,比如「***幹部」,以及他們用命換來的子孫蔭官的上升途徑。
這個比例其實是非常大的。
武人在戰場上拿命拼,還不是為了封妻廕子?你堵住了這條路,或者把蔭官的天花板上限給拉低了,自然打擊積極性。既如此,這個天下是你們科舉文人的,你們自己去玩好了,老子在戰場上意思意思就得了,何必去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