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六十八章 榷稅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十八章 榷稅 (3 / 3)

張居翰樂不可支。

將帥們其實真不太想作亂,奈何有時候被大頭兵拿刀架在脖子上,不得不反。「榷煤錢,就目前的用量來說,一年幾萬緡錢是收得的。」張居翰說道。

「才這麼點?」元行欽有些不可思議。

「要想多收,得讓更多的

人用。」張居翰說道:「榷稅,前唐倚之,皇夏也一樣。榷煤錢會慢慢多起來的。」

榷稅其實就是後世的商業稅,在晚唐是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。尤其是藩鎮割據的情況下,朝廷從兩稅中獲得的收入越來越少,對商品稅也越來越倚重。

榷稅中最大的收入是榷鹽錢,即鹽稅收入,最多時朝廷一度能收到幾百萬緡。

鹽稅之外就是榷茶錢了,後面還有榷鐵、榷漆等各色商品稅,一度還徵收過榷酒錢,但沒堅持下去,反對聲音太大。

榷稅由朝廷三司直接收取。

比如湖州的顧渚茶場,那是朝廷官營的,採茶時大量僱傭季節性工人,最多時上萬人。三司就專門派人蹲點駐守,統計產量、銷量,然後收稅。

私人茶場也要課稅,與官營茶場一樣,最初10%,後來慢慢上漲。

歷史上唐昭宗在神策軍覆滅後,還有錢重新編練十萬新軍,靠的就是各鎮上供以及豐富的商品稅以及各種關卡的商業稅收入。

藩鎮是你的,你收兩稅,然後上供一部分。但商品稅是朝廷的,你不能插手—這是理想情況,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博弈,但朝廷能大量收取商稅也是事實,至少可以和地方藩鎮講講條件,分享收入。

簡單來說,晚唐正是中國歷史上商業大發展的時期,商稅也是第一次在中央財政收入中佔有如此大的比例。

其實晚唐時期的商稅還算可以接受的,稅款攤入商品價格之中,最終銷售價也沒多離譜。

到了北宋時期,那就真的誇張了,北宋朝廷有一個十分惡劣的習慣,什麼東西賺錢他都要插一腳,有的甚至由官府專營,而不是像唐代那樣官營、私營都有。

以煤炭為例,中唐時期開始有人大量使用,到晚唐五代出現了產業化的苗頭,到北宋時大發展,於是宋廷直接拿過來專營,不許私人插手。

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臘月,「時連日大雪苦寒,京城鬻炭者,每秤(15斤)錢二百」,即官營煤炭批發出去後,終端商人賣十幾錢一斤,開封百姓紛紛表示用不起。

眼看著凍死不少人了,宋廷「令三司出炭四十萬秤,減市直之半,以濟貧民。」

宋廷半價賣四十萬秤的煤炭給百姓過冬,即一斤要七文錢,雖然還是偏貴,幾乎是糧食價格的兩倍,但寒冬臘月間卻是剛需,不得不買。

結果「自是小民奔湊,有踐死者。」還釀成了踩踏事件,死了人。當然,這也就是開封城裡的百姓買得起了。

一斤煤炭七文錢,怎麼不去搶?於是北宋皇陵的樹木都被人偷偷砍了取暖,也是活該。未時三刻,傾覆的馬車終於被清走了,道路再度恢復暢通。

元行欽、張居翰二人護衛著哭哭啼啼、神思不屬的高氏,一路緊趕慢趕,很快回了臨朔宮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