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到邵樹德的黃傘蓋時,眾人盡皆跪下。
邵樹德知道,這些人對他是有怨恨的。但哪朝哪代的移民,對朝廷、對皇帝沒怨恨呢?明朝那會,甚至還要把人綁起來趕路,不然百姓願意?
怨恨就怨恨吧。一代人過後,就什麼都煙消雲散了。
在打聽到這些人是百姓後,邵樹
德下令分發了一批乾酪、肉脯、糧豆給他們,以便在路上的日子沒那麼難過。
七月二十日,邵樹德告別了護聖州,啟程南下。
幾位宰相見聖人心事重重,互相對視了幾眼,最終還是陳誠上前,道:「陛下,護聖州百姓安定、牛羊被野,護聖郡王又明事理,知人善用,北邊定矣。」
邵樹德微微點了點頭沒說話。
他知道,宰相們根本不在乎這些「苦寒之地」、「不毛之地」。如果你分封富庶的河北、河南,他們就要跳腳了。
見邵樹德不說話,趙光逢揣摩聖意,又上前道:「臣為陛下賀。前唐功業蓋世,但也沒掌控七聖州這片土地。國朝得之,分封諸王,如此穩定個數十年,邊患從此消解,陛下對中原百姓的恩德,那是數都數不清了。
邵樹德又笑了笑,情緒稍微好了點。
作為半個現代人,他天然對各種分封持牴觸態度。其實不光現代人了,發展到唐代那會,也很牴觸。
貞觀年間,李世民封建諸王,為群臣所阻。
其實他有這個念頭不是一天兩天了,之前就被大臣們懟過,後來退了一步,改封「刺史」和「都督」。
以荊王李元景為例,可世襲荊州刺史,同時世襲荊州都督,軍政一把抓。
老實說,和司馬炎的分封諸王有本質區別嗎?沒有。
他倆其實共同面對一個問題,外戚和門閥的威脅,所以用了此招。
司馬炎的效果很不好,李世民的政策後來也被廢除了。
「若有人作亂,則何如?」邵樹德突然問道。
「陛下,草原有草原的風俗。七聖州諸王,一家也就能拉出萬餘兵,實力低微。」趙光逢說道:「此本為契丹、奚人牧地,你不佔,自有他人去佔。與其這般,不如朝廷佔了。陛下若心憂,可讓北衙管嚴一點,再定期抽其精壯入朝,則再無反抗之力。」
邵樹德點了點頭。
他在世,無人敢反。
將來若傳位給老二,以他目前的表現,政事上或許玩不過宰相,但兵事卻十分熟稔,也得到了一批武夫的效忠與愛戴。七聖州那點實力,大機率不夠他打的。再往後的話,艹,那就管不了了——擁有大義名分和整個中原的天子,如果還玩不過零散的七聖州藩王,那可就說不過去了。
退一萬步講,即便真玩不過,藩王入京後,還得去宗廟祭拜祖宗,也少不了自己那頓豬頭肉。
那就——這樣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