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李世民被人坑了。他生病臥床,將指揮權交了出去。
“行軍長史劉文靜、殷開山觀兵於高墌,恃眾不裝置,舉兵掩其後,遂大敗,死者十六,大將慕容羅睺、李安遠、劉弘基皆沒。”
劉文靜、殷開山覺得唐軍兵多啊,後勤也足,有這兩大優勢,為什麼不和人家決戰?
出營,出營!於是慘敗,損失了60%的兵力,長安震驚。
這幾乎是一場足以摧毀李唐基業的失敗,就因為一次不理智的決戰。明明耗下去勝算就更大,為什麼急著決戰呢?我現在有70%勝率,再等等可能有90%,聽起來似乎都一樣,但有時候老天就是會給你開玩笑。
不過李唐的運氣不錯,薛舉突然病死了,西涼軍內部出現問題。而且,之前李世民判斷薛舉糧少,於是堅壁不戰,這個判斷依舊是有效的。而李唐的本錢確實厚,在經歷瞭如此一場慘敗之後,依然能湊出兵力,繼續與薛仁杲耗。
兩軍相持六十多天,西涼軍斷糧,李世民判斷時機成熟,於是決戰,大破薛仁杲。
邵樹德與朱全忠的決戰,兩軍開闢多個戰場,相持一年,直到梁軍北線出現巨大的漏洞,邵樹德投入預備隊,一舉擊敗葛從周,撕開防線,然後南下,陳許數次大戰,圍殲龐師古集團,取得全勝。
作戰思路,與李世民這場是不是驚人的相似?
正奇相合,正兵一定要穩,別亂來。時機成熟後可以投入奇兵,這才是勝率最高的用兵思路。
劉文靜仗著兵多,主動決戰,按理來說應該贏的,但戰場上瞬息萬變,和伱講什麼理?你七成勝率又如何,人家薛舉就是把握住了那三成的機會,一戰讓你“死者十之六七”。
(2)
再說說李世民打河北,滅劉黑闥的戰役。
竇建德被殺後,劉黑闥在河北招徠亡散,勸說了一些竇建德殘部加入,然後慢慢壯大。
大背景是:七月,劉黑闥帶少數人擊敗唐貝州、魏州刺史,收編其降兵,正式造反。
八月,敗屯衛將軍王行敏,殺之。
九月,大破淮南王李神通、幽州總管羅藝聯軍,生擒薛萬均兄弟。
十一月,敗定州總管李玄通,殺之。
十二月,破冀州,殺總管麴稜。當月,又敗李績,績單騎走免。
幾個月的時間內,殺三位唐軍高階將領,生擒二人,李神通、羅藝、李績等人被爆錘。
唐軍被打成這個樣子,必須集結主力大軍征討了。最後由李世民領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