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有關淮海道州兵的。
這支部隊出征的時間很長了,幾乎達到了武夫們能容忍的極限。若非連戰連勝,賞賜豐厚,以及邵樹德親至幽州的話,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情。
如今他們終於獲准回鄉了,連帶著尚在安東府的數千人可以一起返回淮海道諸州。
州軍指揮使王郊再度得到提拔,重返禁軍系統,擔任武威軍右廂兵馬使。原兵馬使何絪年紀太大,退居二線,就任淮海道州軍都指揮使。
表面上看起來是兩人對換位置,但明白人都知道何煙是在為王郊讓路,誰讓後者簡在帝心呢?
而淮海道州軍領了一人兩匹毛布的額外賞賜,高高興興回家了,自然需要有人來頂替他們的位置。
邵樹德翻開第三份奏疏,仔細審閱。
兵部尚書杜讓能已在上面批註了自己的意見,邵樹德看了看,覺得沒什麼問題,便硃批同意了。
接替淮海道州軍的是關內道州軍,共調發了一萬五千餘人。
這其實是邵樹德的意思。關內道承平多年,州兵的各項素質每年都在下降,再不拉出來打上幾仗,怕是要養廢了。而如果打得好,說不定還能冒出幾個人才——夏魯奇最初應募的
,就是青州州兵。
批完奏摺後,邵樹德又讀了一會《大戴禮記》,然後便入睡了。戎馬倥傯之時,他很喜歡讀書。不然的話,當初也不會知道安福遷提及的「三達德」出自《中庸》。
他現在的水平,考學或許沒戲,但與翰林院、秘書監的一干進士們簡單聊聊,卻沒有問題。
二月初四,大軍啟程北上。
臨別之前,他來了點惡趣味,下令將昨晚居住的孫侯館改名為「望京館」。
這大概是幽州史上第一次出現「望京」這個名字,原本是要到遼代才會有的。
崇山峻嶺之中,出現了一支人數將近兩萬的大部隊。浩浩蕩蕩,不知其涯。
邵聖北上,原本帶了兩千餘名宮廷衛士、四千餘銀鞍直軍士,至懷柔縣(今北京順義區)時,又有突將軍一部匯入,全軍兩萬人北上古北口。
二月初五傍晚,至故燕州。
燕州是一個羈縻州,原本在遼東,安置粟末襪突地稽部。前唐武德年間,燕州理所遷進幽州城內。開元年間,又移至幽州東北九十里的桃谷山,安史之亂後併入幽都縣——與長安有長安、萬年二縣,洛陽有洛陽、河南二縣一樣,北平城有薊縣及附郭的幽都縣。
燕州故地上本有部落,就是當年靺羯人的後裔,後來又混入了部分高句麗、奚人。此番清理戶口,燕州部落投降得比較快,故沒受到大的牽連。
就在二月初一,朝廷在此設順義縣,成為北平府的第十四個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夏的順義縣,其實在後世北京懷柔區。而剛剛罷廢的順州理所懷柔縣,則是後世的北京順義區。
離開順義縣(懷柔)後,花了三天時間抵達檀州理所密雲縣。
十二日,中經檀州燕樂縣,最終抵達了古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