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殷見無機可趁,便退了回去,謹守門戶,同時仍然不死心地窺視著嶽州,想要將其奪佔下來——歷史上馬殷佔領嶽州之後,這個地方從此歸屬湖南千餘年,再沒變過,而在此之前,嶽州是正兒八經的武昌軍屬州,屬於湖北,雖然此時尚未有這個稱呼。
蜀中的戰事更是風雲變幻。
高仁厚、邵承節自巴州南下之後,先聯絡投降的渠州刺史,南北夾擊攻克蓬州。果州如臨大敵,惶惶不可終日。
邵承節親自領兵,自流江水畔的蓬池縣出發,向南行軍二百里至渠州流江縣,然後突然西進,配合正面南下的高仁厚,與蜀軍大戰數場,克復果州。
此地一克,閬州孤懸於後。茂貞侄李繼筠堅持了一段時間,眼見形勢愈發不利,遂全軍突圍,直奔邵承節而來,意欲擒賊先擒王。結果嘉陵江之戰,為具裝甲騎沖垮,繼筠授首。
山南西道全境掃清後患之後,高仁厚建議攻打李茂貞統治尚不穩固的東川鎮舊地,承節許之。
於是在全軍整頓休養,等待補給之後,兵分三路。
一路由龍劍節度使趙儉率領,以龍劍及山南西道降兵為主,南下羊攻李茂貞重兵佈防的綿州。
一路由高仁厚率領,自渠州南下,直入合州。合州刺史及石鏡令開城請降,南邊更遠的渝州刺史聽聞高帥前來,亦主動遣使迎降。
茂貞侄、劍南東川節度留後李繼崇率軍至遂州。邵承節領第三路兵馬自果州西進,敗李繼崇,殺敵數千,進至遂州城下。
他一面遣人至周邊鄉里擄掠,補充糧草,一面就地徵發丁壯,勐攻城池。
李繼崇抵敵不住,潰圍而出,退往理所梓州,遂州克復。
聽聞遂州之戰的結果後,東川鎮轄下的昌、瀘二州有當年朱玫帶過去的北人軍士鼓譟作亂,欲降,不過被李繼崇的部下鎮壓。但時局若此,人心思變,東川鎮並非李茂貞的基本盤,形勢已及及可危。
高仁厚挑選這個薄弱點進行突破,戰略方面無可挑剔。
蜀中戰事如火如荼,自然也產生了大量的俘虜。但因為交通、補給方面的原因,至今只送了萬餘人至洛陽,正在開挖水庫、修建宮殿、道路。
也有一部分罪官、罪將家卷,大約三千餘戶,剛剛送抵興元府。邵樹德打算將他們發往代北,填補當地人口損失——連年大戰,這些地方的人口數量已經降低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地步。
至於蜀人能不能適應北地氣候,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。至少,當年在川中招募至勝、豐、靈、渭等州的蜀人,慢慢都適應了。
離開工地之後,邵樹德於晚些時分返回了上陽宮。陪伴折後吃罷晚餐後,又至觀風殿,召來了鴻臚卿李杭、大理卿裴通。
一番機密的交談後,二人悄悄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