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七十一章 工程與裁軍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七十一章 工程與裁軍 (2 / 3)

「陛下,最遲建極三年年中,一等國道便可修通至方城。」工部侍郎楊涉說道:「此路確實甚為緊要。通至葉縣後,輸往洛陽的貨物多了不少,諸縣山野貨、糧食、牲畜,源源不斷輸運過來,市面上這類貨物的價格一跌再跌,百姓紛紛叫好。」

邵樹德欣慰地笑了。作為首都,洛陽是一個純消費型城市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市面上各類商品的價格,只取決於供求關係。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,能極大增加貨物運輸量,減少運輸成本,這些最終都會體現在商品售價上,百姓不叫好才怪呢。

談完了這兩個工程,邵樹德又道:「楊卿,工部明年

要選派一批官員前往安東府,指導他們修建水渠、道路和房屋。安東府現有旅順等六縣,要想有所振作,工部要花大力氣。」

就在前幾天,最後一批船隻離開了旅順港,返回了登州,本年度的移民及物資運輸任務,宣告完成。

考慮到當地的百姓構成,邵樹德覺得應該加以改善。因此,在建極三年的時候,除了繼續輸送歸德、龍武二軍將士家屬以及魏博移民外,還將在直隸、河南、淮海三道招募移民,前往遼南屯墾。

初步計劃是輸送至少三千戶河南移民、三千戶魏博百姓,外加部分軍士家人。安東府六縣之地,明年要進入大發展時期,重點開墾荒地,完善水利設施,安置府兵,鞏固邊防體系。

這一切的一切,都需要足夠的人口支撐。中原諸州,其他不敢說,至少在人口這方面,是可以解決很大缺口的。

「陛下,安東之發展,離不開登萊青等地。」楊涉說道:「臣聽聞,淮海道百姓對大力支援安東府發展頗有微詞,認為純粹是在幫外人。臣覺得,或該調整一番了。」

「朕也早有此意。」邵樹德說道:「過陣子就把安東府劃入

淮海道吧。無論從哪方面看,安東府最方便的聯絡物件便是登萊青三州。」

「陛下聖明。」蕭符、楊涉一齊應道。

「其實,這些都是小事了。」邵樹德站起身,說道:「朕真正關注的,還是各個工程。你等當自勉之。方城隘口的陂池,兩處同時修建,先打好底子。待晉襄道完工得差不多了之後,便可以全力修建。」

邵樹德,終究還是對這條道路耿耿於懷,還想繼續嘗試下水運的可能性,將來自長江中游地區的物資,透過帶有升船機的運河,輸往洛陽。

如果能夠成功,那麼將極大改變洛陽極其依賴河南的局面,開闢一處新的財源、糧源。

******

其實洛陽近郊早就張貼了告示,招募志願前往遼東屯墾者,但效果不是很好。

這並不奇怪。因為前來洛陽定居的多為武夫、官員家人,這裡生活條件也好,不願意離開是正常的。

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。

這一日,隨著大批契丹俘虜被押解至京城,很多人的心思便活絡了。

南市旁邊的一座酒樓食肆內,一群武夫模樣的老頭眼都不眨地看著樓下游街示眾的契丹俘虜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