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古代的騎兵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古代的騎兵 (1 / 3)

講一講中國古代的騎兵,從西漢開始說起。

(一)西漢:

(1)中央軍:

漢武帝時期,設八校尉:

①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,外掌西域;

②屯騎校尉掌騎士;

③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;

④越騎校尉掌越騎;

⑤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;

⑥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,不常置;

⑦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;

⑧虎賁校尉掌輕車。

此為八校尉,其中屯騎、越騎、胡騎、長水四校尉所領之兵為騎兵。

池陽胡騎的來源主要是降漢匈奴人。

長水宣曲胡騎是義渠羌人,西漢時名將公孫賀、公孫敖祖上就出身義渠羌人部落。

越騎,最早是指降漢後遷居河內、弘農、三輔的越人部落出身的騎兵,後來也加入了匈奴人。

屯騎是指關東郡國騎士,主要來源是燕、代之地的騎兵,後期主要是燕地,也就是唐代的幽州,民族成分複雜,有漢人,也有被匈奴所滅的東胡部眾。

(2)地方軍:

①邊郡兵,成分是幽州燕人;

②附庸兵,成分是投靠過來的東胡部落兵,如烏桓;

基本就這麼多了。

(3)裝備和戰法

西漢時的騎兵戰術其實就是步兵的戰術,更準確說是騎馬步兵。因為沒有雙馬鐙,馬鞍也不完善,騎術還不如匈奴人,因此主要戰術是“下馬地鬥”,他們揹負輕型弓弩,攜帶步戰兵器,進攻時快速騎馬機動至敵人側翼或背後,下馬發射弩箭。

騎兵的披甲率很高,比步兵高多了,完全是把他們當做步兵來用的,騎馬是為了機動。

同時期匈奴人因為騎術較好,能比西漢騎兵更好地完成馬上動作,因此他們的主要戰術就是騎射。

正如晁錯所說,西漢騎兵“下馬地鬥,劍戟相接,去就相薄,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。”

匈奴騎兵則是“上下山坂,出入溪澗,險道傾仄,且馳且射。”

漢武帝時,騎射的匈奴騎兵其實是被西漢的騎馬步兵滅亡的。

匈奴騎兵騎術好,射術佳,但裝備較差,肉搏能力較弱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