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點頭如搗蒜。
“爾等既然應了,那麼現在就講第一道規矩,不得劫掠百姓。”李杭臉色一變,大聲道:“右廂第三指揮,正月變亂之時,大肆劫掠,獲財物若干。”
第三指揮有千餘人,基本都是跑回來的河中衙兵。軍校們一聽,人人色變。
關開閏、封藏之同時上前一步。
他們身後還有整整兩千經略軍士卒,全副武裝,肅立多時。
“我已在校場外設棘圍,第三指揮軍士可將劫掠所得財物匿名投入其中,此事便一筆勾銷,再不追究。”李杭說道。
軍校們一陣譁然。
關開閏示意了一下,經略軍士卒以槊杆擊地,頓時壓下了所有喧譁。
大曆十三年,陝州軍亂,四處劫掠,觀察使李國清無法約束。恰逢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,路過陝州,朝廷命李忠臣前去調查。
陝兵畏懼李忠臣所帶淮西兵的軍威,不敢妄動。李忠臣沒有追究亂兵劫掠的行為,而是“設棘圍,令軍士匿名投庫物”,追回了大量財貨。
李杭這招,也是李忠臣故智了。
第一指揮、第二指揮的軍校們面面相覷,不敢說話。第三指揮的軍校愣了半晌,最終在李杭的催促下,回了各自營伍,將這個命令傳達了下去。
不出意外,引起了軍士們巨大反彈。
不過校場內很快響起了整齊的喊殺聲。經略軍士卒齊齊上前一步,前排將步槊放平,殺氣凜然。
這還不算,校場外又響起了密集的腳步聲。又是兩千步卒趕到,從後方威壓了過來。
第三指揮的人大譁,前後包夾,身上還揹著包袱,想逃都逃不了,怎麼辦?
李杭靜靜等待著,沒有任何阻攔的意思。
“殺!”前面的經略軍士卒又上前幾步,長槊幾乎要抵在亂兵胸膛上了。
後面的軍士已經拈弓搭箭,彷彿只要一個命令,馬上就能射殺這千把人。
亂兵僵了一會,很快慫了。
有軍官帶頭將包袱裡的錢帛取出,扔在地上。
有人帶頭,很快就有第二個、第三個……
李杭示意了一下,經略軍分出三百步卒,將這些財貨統一歸置起來,由文吏計算清點。
失去財貨的軍士如喪考妣,神情失落。早知如此,還不如繼續做賊,不跑回來呢。
李杭懶得關心他們的想法。
今天這一課,就是立規矩。用一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,教給整整五千人知道,什麼是規矩。
還好,效果不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