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書監是盧嗣業,但他常年跟在邵樹德身邊起草文書,這會實際是他手下人在辦。這個機構本身也不大,只有著作局一個下轄機構,職責是管理經籍圖書,校對典籍、文章。
但正如司農寺、國子監被邵樹德塞了很多新東西一樣,秘書監的職權在新朝也會擴大:出版印刷也歸秘書監管。
也就是說,新的秘書監已經不再是清望官的聚集地,而是有實權的了。
王師範寫小作文罵邵樹德,還得自己去傳揚。邵樹德覺得天下太平後,他就開始寫書,讓秘書監給潤色、校對、刊印,掌握輿論霸權,想想就刺激——當然,這個理想就和邵樹德老了後在含嘉殿種地一樣,非常不可靠,鬼知道你啥時候才有時間。
司農寺人手的籌備非常快速,上個月基本就到齊了。
這得益於關西農業的蓬勃發展,培養了大量相關人才。尤其是王雍得了第一屆夏王賞,還連連升官,中外驚歎,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夏王對司農寺的重視,試圖擠進這個機構,搏個更好的前程。
司農寺最重要的下屬機構就是育種署了,聚集了農業方面的精銳力量——這個機構也是新設的,以前並沒有。
每個機構名字都和前朝一樣,但職能和工作重心又有所變化,屬於舊瓶裝新酒了。
邵樹德也是透過這樣一種相對和緩的方式,漸進式改組整個政府。
當然此時的政事機構已經有了後世的雛形了,也沒必要做結構性的改動。
比如政事堂常年有24位宰相議政,對皇帝來說,比一位宰相總攬大權要可愛多了。
三省之中,中書省“立項”,門下省“審批”,尚書省“執行”。三省之外,還有監察御史“監督”,也不錯,沒必要大動。
軍事方面,有北司樞密院,正副樞密使負責軍隊的事情——以後當然不能再讓太監當樞密使了。
南衙北司並行,暫時先這樣。
“大王,司農寺太對我胃口了。我能力有限,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勤懇了。大王放心,農事方面有我把著,斷誤不了事。”李延齡大聲說道。…
“哈哈,好好做。這天下是咱們老兄弟一起打下來的,好日子還在後頭呢。”邵樹德笑道,同時莫名想起了一個畫面……
外面的雪仍然下個不停。
合歡殿的內部壁畫已經完工大半,外牆的浮雕還在進行最後的趕工。
邵樹德站起身,走到殿門前。
衛尉卿慕容福立刻趕過來聽命。
宮廷衛士三千人,皆從諸奴部中挑選,其實大多數都是以前侍衛親軍的成員。
邵樹德回洛陽後,組織宮廷衛士進行了一番操練,考校他們的武藝、軍略。從今往後,他們中有才能者陸陸續續都會得到機會外放。
外放一個人出去,就從奴部中再招一人補上,維持人員的流動性。這其實也是給草原出身的蕃人一個上升通道,前提是你得出身奴部。親疏有別嘛,很自然的事情。
當然三千人的規模是不太夠的。國朝初年宮廷衛士大概接近五千人,因此還有兩千名額。
毫無疑問,現在很多人都盯著這些名額。
邵樹德的初步打算是,勳貴子弟、蕃部酋豪、外邦質子及軍中驍勇出色者分潤掉這兩千名額。
有時候邵樹德也感到心累,到處是利益考量,到處是分潤好處。
但政治麼,本來就是分蛋糕的遊戲,能怎麼辦?
“讓司空頲過來吧。”邵樹德坐了回去,吩咐道:“父喪期間還不安分,我倒要看看魏博又玩什麼花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