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事堂決定的事情,由中書省草擬詔書,門下省仔細稽核、批註、副署,尚書省最終執行。
三省六部制是分宰相權力的。但相權仍然很大,皇帝的命令不經門下、中書走一圈,是發不出去的,是“非法詔書”,這就是相權與君權博弈的地方。
邵樹德暫時不想改成明清那種高度集權的內閣、軍機處制度。
一是社會風氣、價值觀不支援。自北朝以來,都是君臣共治天下,皇帝與宰相坐而論道,你貿然搞個皇權至高無上,把宰相當打工人,而不是皇帝禮聘的師長、賓客,很多人會想不開。
二是實在太累了。像雍正那樣九九六批奏摺,批到眼睛都要瞎了,有意思嗎?不如讓宰相們過濾掉大部分垃圾郵件,撿重要的說就行。
皇帝,控制好軍隊以及草原上的奴部,時常下部隊展現下天子的恩與威,培養下勇武風氣就好了。如果有可能,經常出巡全國,到各個首都都住上一段時間,接觸下地方官員,接見下草原頭人,宣示下天子威嚴,就差不多了。
武力在手,保持著掀桌子的能力,外人就翻不起大浪。
三省是核心權力機構,三省之外其實還有一些非核心“有關部門”。
比如專門為皇帝服務的殿中、秘書、內侍三省。殿中省下轄尚食、尚藥、尚衣、尚乘、尚舍、尚輦,一聽就知道是幹什麼的,秘書省管圖書檔案,內侍省就是宦官之家了。
“不可。”邵樹德想了想,道:“給李延齡傳個信。我欲任其為司農卿,昭信軍節度使先遙領,事務交給下面人辦。讓他儘快來洛陽,給我管好司農寺這一攤子事。他的功勞,我記得,李忠也是個有本事的,我很欣賞。”
邵樹德尚未稱帝,但已經開始逐步搭建他的“影子政府”。
政事堂和三省六部比較敏感,他再想想具體人選,司農寺這種非核心機構可以先組建起來了。
盧嗣業已經開始寫信,趙光逢則默默思考。
這李家,別整出兩個勳貴啊!
李延齡是元從老人,極其受信任,今年六十二歲。
按照目前商討的結果,開國後李延齡將爵封濟陰郡公,食邑三千戶。
大王是個念舊情的,一高興之下,說不定就給這些元從老人再添個三五百戶食封。立下功勞之後,別人加兩百戶,元從老人加三百戶,這都很正常。
司農寺下轄上林、太倉、鉤盾、霢官四署及諸倉、司竹、諸湯、宮苑、鹽池、諸屯等監。
簡而言之,管理官辦農場、牧場、屯田、鹽池,管理宮苑、溫泉以及幾個設定在重要地點的大型糧庫。
李延齡長期幹過供應軍需的事情,讓他來接手司農寺,倒也專業對口。
別以為這個位置不重要。事實上各種新農作物、新牲畜的培育,也歸司農寺管,這是非常受夏王看重的職位,如果幹出點成績,李延齡說不定還能往上走一走。
“大王,移民署是否隸於司農寺?”趙光逢問道。
“移民屯田,就掛在司農寺下邊吧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李延齡不會以司農卿的名義來幹活,但他即將是事實上的司農卿,一應人員也會慢慢募集到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