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 (2 / 3)

不過這次沒有成功。他們並不失望,無法得手才是常態。

如果騎兵多的一方可以隨意截斷步兵的糧道,那麼以後中原步兵和契丹還怎麼玩?人家可是能拉出十幾萬騎兵的,極限動員二三十萬騎也不是不可能。如果你只有幾萬步兵和數千騎兵,面對契丹三十萬騎,豈不是打都不敢打了?更別說主動進攻,以少打多,以步克騎,野戰大破敵人了。

但騎兵造成的巨大壓力也是實打實的,八角鎮的守軍很快把訊息送回了汴州,報予朱全忠知曉。

但朱全忠焦頭爛額,正在應對襄邑、尉氏一線的戰局。

威勝軍發起了猛烈的攻勢,不計代價。他們就地徵丁,多達兩萬宋州夫子被集結起來,強行攻打襄邑城。

土團鄉夫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,將守軍的城外營壘攻破,又填平了城隍,拆掉了羊馬牆,掃清了所有進攻的障礙。

鄉勇數次叛亂,都慘遭鎮壓,然後又開小差溜走了不少人,等到折宗本放過他們,上威勝軍主力攻城的時候,宋州土團兵已經只剩萬餘人了。

兩萬多威勝軍發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,守軍感受到壓力,派信使潰圍而出,向汴州求援。

尉氏那邊也差不多,守軍傷亡開始急劇增加。信使向朱全忠訴苦,說城內缺乏箭矢、傷藥以及修補城牆的材料。若再無援軍過來,他們頂多再堅持十天半個月。

襄邑、尉氏,都已經打了很久了,若不是中途夏軍數次解圍而去,城池早就破了。只能堅持半月並不是誇大之語,事實上已經很對得起汴梁了,情況惡化下去,失敗是必然的。

“你們都不同意解襄邑、尉氏之圍嗎?”看著一致反對這麼做的幾位幕僚,朱全忠心情不是很好。

“大王,世子將兵萬餘,屯於中牟,然夏賊騎軍大薄八角、板橋,此事十分蹊蹺。”李振回道:“某以為,賊軍已經增兵,世子恐有危險,不妨令其撤軍,同時西進八角,接應長直軍回來。”

“敬司馬,你怎麼看?”朱全忠看向衰老了許多的敬翔,問道。

“長直軍驍勇善戰,賊人便是增兵,一時半會也拿不下。大王或可沿汴水南下,先解襄邑之圍,然後回師八角,接應世子。”敬翔說道:“大王,值此非常時刻,就得做出些非常之舉,方有可能扭轉頹勢。”

敬翔的意思是,如果襄邑丟了,那麼夏軍可以長驅直入,沿著汴水直趨汴州。尉氏也一樣,一旦失守,賊人再無後顧之憂,屆時大軍進抵汴州城下,可就十分危險了。

“大王不妨設想一下,如果主力西進八角,對襄邑、尉氏不管不顧,他們可真能守住半月?若夏賊真的增兵了,可能在半月之內結束西邊戰事,救出世子?”敬翔繼續說道:“若我所料不錯,邵樹德一定親率大軍來了鄭州,那地方怕不是已聚集了十萬左右的夏兵。”

說到底,敬翔還是貪心了。既要保住南邊的據點,又想讓很可能陷入重圍的長直軍回來,以便繼續維持汴州這個爛攤子,以拖待變。

在他看來,世子朱友裕其實沒那麼危險,不至於十天半月之內就全軍覆沒。軍中糧草足支月餘,如果一意固守,有很大可能等待汴州的援兵。

反觀襄邑、尉氏,已經處於不救則死的狀態,局勢更為緊迫。更何況,如果能在襄邑城下大破威勝軍,甚至能極大改善局勢。

以前敬翔很討厭賭,但他現在認為值得賭一把。

“大王,僕以為不可南下。”韋肇上前一步,大聲說道:“此時容不得萬分冒險,當以接應世子為上。”

敬翔聞言急了,一貫沒甚脾氣的他也難道發火,道:“這也不冒險,那也不冒險,任由邵賊以勢壓人,步步緊逼,就為了多苟活那麼些時日,有用嗎?”

“敬司馬昔日也提到,以拖待變。怎麼,這就改主意了?”韋肇毫不示弱,反詰道。

“若襄邑、尉氏失守,夏賊圍困汴州,八角鎮、中牟那邊一樣完蛋,還怎麼拖?”敬翔冷笑一聲,說道。

“敬司馬你太貪心了,竟然置大王安危於不顧……”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