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 (1 / 3)

“這粟米莫不是會州運來的?”王郊吃了兩口黏稠的粟米粥後,奇道。

“想什麼呢?”白五郎笑罵了一聲,道:“會州那麼遠,如何運來?這是延州粟,從大河上運來的。不過確實好,拿到陝州去賣,一斗能賣百餘錢。”

陝州去年遭了災。按照國法,凡水旱蟲霜為災,十分損四以上免部分賦稅,損六以上全免,損七以上連課役也免了。

王郊不知道陝州災情是什麼樣,反正沒免,但糧價大漲。來的路上,他甚至看到很多百姓在晾曬桑葚,曝幹後收起來——陝虢百姓,每家都有幾十株桑果樹,桑葚幹、棗子是糧食收成不佳時的主要食物來源。

白五郎家有三個小孩,都很小,比較貪嘴。偷偷拿家裡的粟米去與人換桑葚、棗子吃,換得比較虧。他知曉後,也沒多說什麼,作為軍士,一年領24斛糧賜,供一家吃完,往往還能結餘個幾斛。災年不容易,能幫就幫一點吧。

門外響起了一陣嘈雜聲。

二人仔細一聽,原來是有商徒車隊經過,要經此北上渡河,前往平陸。

白五郎的妻子昑屈氏匆匆進屋,取了一匹雜絹,又急匆匆地出去了。

白五郎抬起頭,欲言又止,最後還是什麼都沒說。

去歲領賞,光絹就領了十匹,全家六口人,做衣服、鞋子、頭巾之類的共用去八丈,也就是兩匹,剩下八匹,根本用不掉。拿去換家中需要的物事,倒也沒什麼。

只是,眼看著編入保義軍了,看樣子要一直駐紮在陝虢,他就起了購置宅子的心思。

目前他知道附近有兩家人在賣宅子。一處比較簡陋,只有一間房,東西並基一丈六尺八寸,南北並基七尺八寸,加上屋內的一些物事,賣家要價26斛2鬥4合粟。但這宅子太小,不適合他家,挺適合王郊這種未成婚的人。

另一處就大多了,好幾間房,要價68斛4鬥,並且粟麥各半。

這個價格對他而言不是小錢,但也不是買不起。按照陝州的糧價,一緡八百錢,可買七斛多粟,去年在十匹絹之外,還領了好幾緡錢的賞賜,一年的收入買這宅子綽綽有餘,還能剩下不少。

王郊看了白五郎一眼,道:“那個宅子別買了,說不定哪天又要換地方了。到時候不好發賣,這錢就白扔了。”

“這……”白五郎聞言有些遲疑,道:“你可聽到什麼風聲?”

“哪有什麼風聲!”王郊遲疑了下,還是說道:“上次碰到烏蘭縣的金三,他在河源軍當騎卒,說保義軍在大帥那裡不討喜,今年秋收後還得出動。金三說話挺準的,料事必中。我覺得也不無道理。”

“是挺有道理。”白五郎嘆氣,道:“李璠算什麼東西,他也能當節度使?我看哪,大帥非得把他手裡的本錢耗完了才肯罷休,只是連累咱們了。”

王郊默默地吃著粟米粥和羊肉,不說話。

“不過該買還是得買。”白五郎一拍大腿,說道:“打完仗總還得回來吧?浢津這地方,我喜歡,比會州好。再者,也不貴,買就買了吧。我家大郎身子骨弱,怕是當不了武夫了,以後留給他,就在陝州紮根算了。”

“不貴”!好吧,大唐武夫,就是這麼豪橫。

艱難以後,國勢日衰,但武夫收入卻直線上漲,便是一個大頭兵,收入也是衙門小吏的好幾倍。

肅、代那會,按制,一軍12500人,一年光絹帛賞賜就15萬匹,人均12匹。

此外,這個軍還有金銀飾鞍轡各二十具、錦一百匹、彩色綾一百匹、緋紫紬綾二百匹、色羅三百匹以及男女錦袍、銀壺瓶、錦褥、紫綾褥之類的高階實物賞賜,都有定數,用來額外獎勵表現突出的個人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