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十四章 關起門來 (2 / 3)

垣縣殘破,百姓稀少,最近一次受兵災,還是李罕之造的孽。縣裡的精壯早就被其掃得差不多了,如今也不知道是不是死在外頭,或者乾脆被人吃了。

吐蕃人已經開始搭帳篷了。

他們有自己的組織結構。吐蕃帝國嘛,而且還是吐蕃本部部族,執行的不是河隴地區的德論、軍鎮、節兒、萬戶、千戶、百戶、小將這種制度,而是“茹—東岱”制。

以部族為基,置千戶,曰“東岱”,族長為千戶長;十千戶為一翼,曰“茹”,置翼長。當年起家之時,吐蕃本部共五翼,即五萬戶,以軍治民,軍政一體。靠著這五個萬戶、五十個千戶,吐蕃人征服、奴役了數百萬僕從部落、城鎮乃至國家。

大唐鼎盛那會,打草原胡人很簡單,但打吐蕃就很吃力。

組織度高,同時兼有遊牧的野蠻和農耕的經濟,或許是重要原因。

有點女真、蒙古那種組織結構的味道了,怪不得能深入中亞腹地,並在當地維持統治幾十年之久。若不是大唐也挺能打,整不好蒙古帝國提前問世。

“不要害怕他們。”牛禮走了過來,道:“靈武郡王威震河隴,吐蕃早就四分五裂,這些部族,都是在當地受欺壓的,以後都是垣縣子民,好好教化他們。”

“自當從命。”羅縣令拱手道。

一夥吐蕃人從他身邊走過,說著他聽不懂的語言。男人手裡拿著藏矛,女人拿著罈罈罐罐,還有個小孩手裡抱著羊羔。

他們向天雄軍使臧都保行禮後,很快點了百餘騎,策馬向王屋縣的方向偵察而去。

而在西面的山道上,滿載糧草的馬車還在艱難前行。

以天雄軍及附庸的吐蕃人為屏障,守住垣縣、王屋這一片山區,關起門來,給邵樹德料理河中事務創造條件,這便是臧都保、牛禮二人最重要的使命。

本還想與蒲軍廝殺,可惜!

……

“絳州為長安、同州通往太原諸道之總彙。”長春宮內,牆上掛起了一面巨大的手繪地圖,朔方節度副使陳誠正在給聚集過來的鐵林、經略、振武三軍中高階將佐講解。

“由絳州東北循汾水河谷,渡河經高顯(今曲沃高顯鎮),逾蒙坑,凡一百四十里至晉州理所臨汾縣。需要注意的是蒙坑,極為險要,兵家之重地也。”

在西北一帶,但凡地名上帶“坑”字樣的,你都可以將其想象為兩邊是險峻高山或臺塬,中間一條狹窄深邃的坑道,比如潼關的禁坑,以及陝虢那無邊無際的黃土臺塬之間的穀道。

蒙坑深三十丈,驛道出其中,坑中有歷朝歷代修建的各種堡寨,皆冠以“蒙城”之稱,但其實地方不一樣。這會有的已廢棄,有的尚在,為晉、絳之間的險隘關隘。

“蒙坑之戰,後周、北齊於此激烈爭奪,諸位都是軍中宿將,自知其重。”陳誠移動手裡的木棍,劃到了絹帛上另外一處,道:“晉州又東北,沿汾水東岸行,三十七里至高粱故城,有高粱橋,又二十三里至晉州洪洞縣。又北三十五里至晉州趙城縣,又北五十餘里至晉州霍邑縣。霍邑以前,皆一路坦途,不足守。然至霍邑,則陡然險峻,為又一重地。”

邵樹德坐在陳誠側後方,他的面前也白著一份地圖。

這些年閒下來就讀書,聽到霍邑,腦中自動浮現起了有關之事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