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 (1 / 3)

“離京兆府還有多遠?”洛水之畔的河谷驛道上,糧料使朱亮發問道。

“還有四十里到同官縣。”

“先休整一下吧。”朱亮看著滿是疲憊的土團鄉夫,下令道。

作為朔方軍的糧料使,在主力尚未開拔之前,肯定要先到前線,建立糧臺、器械庫,為戰爭儲備物資。

陝虢還是離靈夏核心太遠了,糧食不可能長途轉運,只能就近使用渭北、華州的餘糧,夠不夠,還很難說。

若是河中掌握在手裡就好了。

漕船從靈州出發,一路運至河中鎮,再走陸路轉運一段,便可至前線。

“戰馬、役畜的用料再仔細核算一下。”休息當口,朱亮對幾個軍中文吏說道。

他的算學水平一般,唯做事細緻罷了。

不過手底下這些文吏,都是朝廷明算科考試廢止後前來投奔的,在軍中有些年頭了,算術不錯,還熟悉軍營的每個角落,都是實幹人才。

國朝的科舉考試,承襲於隋,又有所發展,共有五十多個科目,即進士、明經、明算、明法、明書等。每年都考,不定錄取名額數,按實力來選,比如秀才科就因為實在太難,每年錄取的人數太少而停辦了。

黃巢之亂後,因為無錢,朝廷砍了不少科舉考試的科目,明算就是其中之一。有些學了多年的算學生怎麼辦,自然只能投奔能讓他們養家餬口的地方了。

算學考生的要求都不高,因為即便考中了,也只是個從九品下的小官,一輩子也升不了幾級,能到七品都是燒高香了,絕無可能進入“貴”(五品)的行列,甚至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是九品官。

其實這會還算好的。明算之類的“副課”受歧視,比不了“主課”進士,但到底每年都考,每年都有人中,中了還真給官做,不是“吏”,是“官”,終究是培養了不少國家需要的人才的。

到了明代,就只有進士一科了,學算術、法律、書法之類的人怎麼辦?

朔方十州,醫學生、經學生的數量已經是國朝規定的兩倍有餘,今年也在州縣層面開辦算學了,這又是一筆大開支,一年兩萬緡錢少不了。

農學博士也在招募,但不打算在縣一級開辦了,先辦個州學,把馬政、育種之類的囊括進去。

至於工學博士、法學博士之類的,先省點錢吧,除非朝廷“贊助”。

“飛熊軍現在已有兩萬七千匹馬、鐵騎軍兩萬匹,這兩軍下月就會提前南下,勿要算錯了。”朱亮算術不行,因此反覆叮囑,就怕出紕漏。

“遵命。”眾文吏紛紛應道。

飛熊、鐵騎軍二軍的馬,可真是“嬌貴”!

一旦開戰,他們連混合了糧豆的牧草都不要,就只要糧豆麩子,做成餅後餵養馬兒。

四萬七千匹馬,一天就要消耗四千二百餘斛糧食,一個月就要十二萬七千斛,飯量驚人!

說不得,最後還是得和他們理論理論,混一些乾草,降低糧食消耗。

鐵林軍軍屬騎兵的戰馬都願意草、豆混用,鐵騎、飛熊二軍就這麼嬌貴?

渭、華二鎮,不過百餘萬人口,能支援得了多久?

但中原也沒那麼多草場,這又是個問題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