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就對了嘛。西北武夫,哪個不懂因糧於敵?有五千本部,再加上當地的州兵,不敢說打下多大的地盤,與他人合作,守望互助,自保還是沒問題的。在陳敬瑄這個共同的敵人倒下之前,各鎮之間大體上是能保持和平的。
“若軍械有缺,某軍中繳獲了不少鳳翔軍的器械,多的不敢說,兩千人的皮甲、長槍、橫刀、盾牌、步弓還是不缺的。”邵樹德又說道。
“豈敢讓靈武郡王破費。某至鎮後,定遣人奉上錢帛、茶葉。”趙儉有些感動地說道:“此番能持節龍劍,便已受了靈武郡王大恩,豈敢再圖其他。”
這就看你的悟性了,同時也是考驗。
與趙儉一起吃了頓午飯後,他便匆匆離去,前往橫山募兵了。
邵樹德在邠州城過了新年,將士們提前領到了賞賜,也喜氣洋洋,在城內大肆消費,倒帶動了一波經濟。
折宗本是在上元節那天抵達邠州的,帶了足足三千折家子弟兵。
邠寧鎮,原本有兵一萬六千人。關中討黃巢那幾年,消耗了一些,後來因為賞賜不足,數次兵亂,被鎮壓下去後又損失一些,如今不過一萬二千人罷了。
朱玫前往鳳翔赴任,又帶走了足足四千,趙儉即將帶走兩千,留給折宗本的,也就六千兵。他帶來的這三千折家子弟,倒算是解了燃眉之急,不然偌大的邠寧三州,將空虛無比。
“靈武郡王。”
“外舅,今日只敘家誼。”邵樹德迎上前,說道。
折宗本的年紀其實不大,今年不過四十多罷了。只不過古代缺醫少藥,壽命不長,人一年過四十,很多人便自稱老夫了。但看折宗本的身體狀況,活個六十歲還是有相當可能的。
“老夫怎麼也沒想到,都這把年紀了,居然還能得授大鎮節帥。”折宗本看著頗具節日氣氛的邠州街道,笑道:“此皆愛婿之功也。”
“外舅亦有功也。”邵樹德道:“家中有賢妻,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。小郎勇武過人,屢立戰功,外舅甚至還親自上陣,助我破平夏党項。有此數功,某感激不盡。”
邵樹德這話是真心實意的。人什麼時候最難?起家的時候最難。
關中討黃巢,折嗣裕帶著四百多折家子弟來投,讓自己有了第一支騎兵部隊。現在這些人陸陸續續走上了中層軍官的崗位,折嗣裕更是擔任鐵騎軍使。
北征河套草原,若無折家相助,不可能那麼容易。規劃行軍路線,找水源,找部族遊牧地,都需要折家提供幫助。更何況人家還直接出兵了,突襲地斤澤那晚,至少一半的騎兵是人家拉來的。
自家正妻也很賢惠,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,得以在外征戰。
邵樹德有時候也在想,自己對摺家的戒心到底有沒有道理?人家給自己的幫助確實大,目前態度也很堅定,一直站在自己這一邊。
但當了政客,涉及到了複雜的利益關係,有些東西就變質了。兄弟之間能為了遺產繼承反目,政客軍閥之間也能因為利益而操戈相向。希望自己能把握好其中的度,折家也知進退,大家一起共享富貴。
“都是一家人,何分彼此?”折宗本笑道:“今日打拼,還不都是為了以後安享富貴。從麟州過來的路上,老夫去夏州看了看,吾之外孫煞是可人。愛婿今後若有差遣,直說便是,邵、折兩家,本為一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