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勒戈壁,奚人也拒絕我,難道西北可汗的名聲太小了,東邊人都不識得?
“大帥縱橫河隴,攻伐吐蕃、党項、回鶻部落無數,威名赫赫。然室韋、奚人愚昧,皆以為幽州兵強,而不識朔方勁兵也。”
邵樹德對白義誠“大帥”的稱呼很滿意,這就是知機的人,以後當可重用。
奚人確實夠傻的!
當初與契丹一起,皆為回鶻役使,難兄難弟兩個。
回鶻汗國轟然倒塌後,契丹人最先反應過來。他們遣人至長安,以原先使用的文印都是回鶻文印為由,請求朝廷重新賜予官印。
我原來當回鶻官,用回鶻印,現在我用大唐印,可不就是恭順了麼。
朝廷很高興,給契丹酋豪封了一堆官,還賜了“奉國契丹之印”,在事實上提高了契丹人的政治地位,為其利用唐朝影響力提升自己實力發揮了不小的作用。
當時奚人在做什麼?
會昌年間朝廷三路發兵,大破回鶻,斬首萬人,俘二萬餘人。但奚人拒不交出回鶻可汗,還安置被唐軍擊破的回鶻殘部。
大中元年,朝廷派張仲武率幽州軍出擊,大破諸奚,“禽其酋,燒帳落二十萬……獻京師。”
奚人遭受巨大損失後,驅逐了原本的奚王哲裡,重新表示歸順,但內部分裂程度日漸加深,與契丹人之間的實力對比開始發生變化。
懿宗鹹通年間,契丹對奚人發動了長達十四年的戰爭,契丹俘獲奚王“部曲之半”,“奚勢由是衰矣”。
僖宗光啟年間,契丹對奚人的戰爭更加頻繁,室韋諸部也被其打得臣服。契丹獲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富,崛起勢頭愈發明顯。
這奚人,簡直腦子有坑!
“契丹勢強,奚人勢弱,吾欲保護奚人,然其不願來會盟。”邵樹德嘆道:“罷了,時機還不成熟。山北奚、黑車子室韋,怕是還得繼續吃點苦頭,才會幡然醒悟。幽州鎮,保護不了他們。”
“大帥可是要回師?”白義誠問道。
他其實有點想看到朔方軍與幽州軍正面碰撞一下的。
幽州人佔著蔚州不放,委實可惡。能把燕兵逐走的,要麼是河東軍,要麼是朔方軍。
河東他是不想了,與李克用有仇,吐谷渾人也不想被沙陀吞併,最現實的選擇還是投靠朔方軍。
但節度使赫連鐸還想在幽州與朔方之間左右逢源,白義誠覺得這很危險。
“回師吧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旋鴻池會盟,吐谷渾人是大頭了,剩下只有少量回鶻、韃靼部族。各部交點牛羊財貨貢品,再募一些精兵,差不多就結束了。
北邊五部,無法一蹴而就,還得耐心慢慢炮製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