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起點> 第六章 夏、皋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章 夏、皋 (3 / 3)

一甲子之前,老人尚未去世,還有影響,甚至還冒風險秘送章疏,告訴朝廷使者吐蕃國內虛實,讓王師過來收復失地。

但如今,他們的子孫辮髮易服赬面百年,一代代學胡語,卻不知還心向哪邊。正所謂“老者儻盡少者壯,生長蕃中似蕃悖;不知祖父皆漢民,便恐為蕃心矻矻。”

如今蕃中尚思念大唐的,怕是也就只有最近數十年被吐蕃擄去的漢人了。但這些人,要麼已經死了,要麼也都老了,秦貴今年也快六十了。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,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等到那個奢望。

“乞結夕,要修城郭了。行人部落出丁五百,明日至南城郭那片。”進了衙門之後,一名胳膊上有黃銅飾品的吐蕃官員說道。

吐蕃官制,胳膊前飾以玉石的,為最高一級的告身,一般統領數道,如當年的論恐熱,統領河隴五道節度使——吐蕃設立的青海節度使、鄯州節度使、河州節度使、涼州節度使、瓜州節度使。

次一級的是黃金告身,一道德論(節度使)可領之。再次是金飾銀告身、白銀告身、黃銅告身、紅銅告身。

紅銅告身差不多是最低階的,相當於百戶,黃銅則是千戶,秦貴如今就是黃銅告身。跟他說話的吐蕃官員也是黃銅,但一為吐蕃人,一為漢人,地位又怎麼可能真的一樣呢?

“南城郭那片皆荒土瓦礫,為何要修繕?”秦貴問道。

“有霍爾(吐蕃人稱粟特為霍爾)商人報告,唐人的定難軍節度使在陰山聚集兵馬,很可能要南下。岷州節兒伏弗陵氏的部落還在與唐人軍隊對峙,很可能爆發大戰。”

秦貴聞言心中一跳,本不該多問,但他還是忍不住道:“唐人攻渭、岷二州,與我們何干?城廓幾乎都沒了,再修郭牆,很費力。而且就算修起來,也不一定頂用,還不如不修。”

“乞結夕!”吐蕃官員看了他一眼,加重語氣道:“你部落的五百人,明日必須要到。唐人那個節度使,看起來野心很大,而且聚集了陰山牧民,單靠一州很難抵擋,如今必須聯合起來了,否則一個都活不下去。”

“遵命。”秦貴諾諾退了下去。

出得門外,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臉上的刺青。

吐蕃“每得華人,其無所能者,便充所在役使,輒黥其面。粗通文藝者,則涅其臂,以候贊普之命。得華人補為吏者,則呼為舍人。”

秦貴出身涇原軍遊騎,不識字,因此被吐蕃掠去後,便在臉上刺字。但他武藝嫻熟,也有管理才能,三十多年間一步步往上升,已是蘭州行人部落的千戶長,統領整個部落。

蘭州還有三個漢人部落,一曰絲綿,一曰上農,一曰馬差。這三個部落主要給吐蕃人種地蠶桑,放牧牲畜,提供補給。有戰事時,還要出丁參戰。尤其是行人部落,人數最多,超過四千,理論上能出一千丁壯上陣。

“見過千戶長。”到城外時,秦貴碰到了上農部落的千戶書記董忠,對方立刻上前行禮。

“董忠……”秦貴低聲喊道。

董忠一愣,對方沒喊他的吐蕃名,喊的是漢名,這是何意?

“你這是要去做什麼?”秦貴繼續用官話問道。

董忠是千戶書記,負責收稅,也懂漢話。此時見秦貴的狀態有些不對勁,轉頭看了眼四周後,這才鬆了口氣,回道:“去部落裡收豆子。節兒府有官來告,須得備足馬料,以備不時之需。”

“收夠就行,不要多送。”秦貴拍了拍他的肩膀,離去了。

7017k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