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> 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 (3 / 4)

“為什麼倒塌?”巴爾迪亞追問道。

無法回答。

“我從未接觸過這種設計,但我看了一眼,就明白了原因。”巴爾迪亞說道:“這其實是利用屋頂產生一種推力,穩定房屋結構。寫這本書的人或許懂,因為他提出了這種設計,非常有效,但你為什麼不懂?”

工匠無言以對。

老祖宗那會真懂這些嗎?或許吧。

他其實知道側腳的用處,畢竟是幹了半輩子的老工匠了,經驗豐富,但剛才沒有爭這個面子,因為他突然想起了一個困擾許久的問題:老祖宗規定傾斜一個側腳,為什麼是一個?半個行不行?兩個呢?

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頭。

他從沒做過這麼“離經叛道”的事情,營造法式規定傾斜一個側腳,他就嚴格這麼做,一生從未逾越。

年少時好奇心充足,曾經問過師傅,但師傅答不上來,師傅也沒細究過這個問題。一代又一代人,都是按照老祖宗的經驗傳承,這麼走過來的。

有時候,會出現那麼幾個驚才絕豔之輩,然後由於機緣巧合,或者得到大人物賞識,地位較高,敢於深究這些細節,然後修改營造法式,但這種人似乎也只是淺嘗輒止。

“最後,我再問一個問題。”巴爾迪亞合上營造法式,說道:“如果我將房頂改成拱形,你怎麼挑選材分?”

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
這個問題明顯超綱了。因為營造法式中沒寫,書裡的房屋外形都是規定好的,甚至羅列了幾十、上百種不同功能的建築,如亭臺樓閣、橋樑高塔等,每一種都有對應的建造方法、挑選材料的規格。但如果建築物的外形不在這上百種之內,他們就沒把握了。

或許,只有將作監內有官身的寥寥數人才有那麼幾分把握了。他們一輩子浸淫此道,對營造法式的理解已經非常深刻,是有可能突破窠臼,別出心裁的,但也僅僅只是“可能”。至少在設計建造合歡殿的時候,他們退縮了。

“在前來洛陽的路上,我聽到了一句話,‘萬變不離其宗’。”巴爾迪亞最後說道:“你們掌握‘宗’了嗎?不掌握宗,你就不會‘變’。我從未接觸過你們的建築樣式,也從未設計過,但給我幾個月的時間,瞭解一下,我完全可以設計出你們的傳統宮殿,但你們卻無法設計出我們的宮殿,因為我掌握了‘宗’,我會‘變’。”

******

如果說當年合歡殿的建造,已經讓利用數學知識設計建築的營建士群體,在地位上隱隱壓過傳統的大匠、工匠的話,讓他們不是很舒服的話,那麼這次國子監講學,完全就是踢館性質了,完全不給面子。

邵樹德在宮中聽聞之後,哈哈大笑。

所謂痛定思痛,就是要毫不留情地打痛他們,才有可能看到改變。

在他看來中國傳統建築家太好混日子了。

營造法式規定好了基準建築物的結構、外形,甚至連不同部分所需的材料規格都給你規定好了,你照著搭積木就完事了——建築物大小不同時,按比例放大或縮小“材分”。

怎麼?想這樣搭積木搭一千年,混一千年日子啊?

模組化建造的理念,確實很先進。

但你得先掌握科學理論,然後再來改善工藝細節,而不是一開始就走捷徑,在工藝上想辦法。

此時歐洲的建築水平未必有波斯高,可能伯仲之間吧。人家那種建造方法,確實非常繁瑣,效率很低,建造過程中受限於資金不足、材料不足等因素,反覆更改設計、重新驗算,以至於一個城堡修幾十年、百餘年,一個教堂搞幾百年,設計師都換了好多任了,但這種路子是對的。

先掌握數學、建築、材料等基礎知識,然後再利用模組化、標準化建造提高效率。

“尊貴的汗,我感覺上了你的當。”麗春殿內,巴爾迪亞皺著眉頭,說道。

“哦?竟有此事?”邵樹德驚訝道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