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臣散去之後,邵樹德緊接著召見了下一批人:他在西域建立起的那套班子的成員。
五個梅錄:廉祐、偰元助、阿啜、莊約、龍思同。
這五個人中,出身高昌的廉祐主管營田,目前留守焉耆;偰元助主管教化,隨駕回京。
北庭降官阿啜、鸊鵜泉莊氏出身的莊約分管財稅,前者隨駕入京,後者留守高昌。
焉耆降人龍思同分管戶口、監察等事務,隨駕入京。
林牙二人:火山奴、盧質。
前者是高昌降人,目前在京。後者是河南人,歷仕州郡,後擔任戶部員外郎,今年初前往安西任職,目前留守高昌,算是莊約的直屬下級。
達幹四人:阿里骨、蕭阿古只、僕固大悲奴、巴布。
阿里骨是北庭降將,統領汗庭直屬部隊兩千餘人。
蕭阿古只過去後,與他分掌此軍。
僕固大悲奴是高昌降將。
巴布則是拔汗那降人,原新附軍指揮使。
作為第二次理蕃院、北衙系統改革的試點承接人,這批官員算是趕上了好時候,其中很多人坐上了火箭。
“朕先談談北衙樞密院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在此番改制前,樞密院的主要工作便是監督各部丁壯訓練。戰爭爆發之時,再行文至各部,徵丁兵馬、牛羊。其他還有一些瑣事,但都不重要,主要的就是這些了。”
“而你們在西域時所做的事呢?”邵樹德看向幾位達幹,問道。
“臣深入各部,瞭解驍勇善戰之士的數量,錄其姓名。夷離堇敢有阻撓私藏者,臣便以國法處置。錄入兵籍之勇士,著各部優恤,年底會操之前,需私下加練,定期考核。”阿里骨說道。
這其實就是半脫產士兵了。
之所以是半脫產,是因為經濟底子薄,他們還需參加一定量的農業勞動。但不管如何,戰鬥力比起之前是有所提升的,裝備也稍稍好了一些。
“阿里骨,你做得很好,尤其是深入各部,令朝廷的權威凌駕於頭人之上,這一點非常好。”邵樹德讚道:“但還不夠。接下來朕打算徵發各部勇士,組建一支常備軍,軍號‘背嵬’,分左右兩廂,計步兵一萬、馬兵兩萬。背嵬軍自草原南下,入鎮中原,為期三年,三年後換一批人。想要做到這件事,你的工作還要深入一些,將更多的部落囊括進來。”
背嵬是党項酋豪對自己親隨的稱呼。
鐵騎軍中就有背嵬都,其成員是真背嵬。背嵬軍的成員就不一定了,只是借用這個名稱罷了。
三萬背嵬軍服役期間,按禁軍標準發餉。服役期滿,返回草原,散為百姓。其中佼佼者,可以補充進禁軍、鎮軍、州軍。立下戰功的,可以在漢地、草原為官。
這其實是加強朝廷權威的一種辦法,讓草原蕃人對中原產生更多的認同感。
在過去三十年,邵樹德其實已經在做類似的事情了,只是不太成系統,這次乾脆形成固定的制度,一直執行下去。
“臣遵旨。”阿里骨躬身應道。
這是給了他更大的權力,可以管更多的部落了。
“你的漢文學得如何?”邵樹德問道。
“能聽懂,字還認不太全。”阿里骨有些尷尬。
邵樹德大笑,道:“這你得學學韓建了。他原本一個字都不認識,但心志堅毅,刻苦自學,後來已粗通文墨,不用幕僚幫襯了。這樣吧,朕有功必賞,你可至北衙任錄事一職,朕再給你配兩個小使,繼續做你之前做的事吧,北庭、熱海、碎葉、于闐、仲雲五處的蕃部勇士,好好給朕清查一番,登記入冊。”
北衙樞密院的錄事是從六品上的官職,對他們而言非常不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