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罷了,不逗你了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禮物朕收下了,今冊封你為大福仲雲王,替朕守著沙漠,別讓吐蕃生事即可。”
“臣謝陛下隆恩。”對兒雞大喜,頭嘭嘭觸地,十分恭順。
“你這名字太難聽了。”邵樹德又道:“朕賜汝姓名‘邵獻忠’。”
“得陛下賜姓名,臣三生有幸。”對兒雞驚喜抬頭,道。
說完,又以頭觸地,嘭嘭作響。
“起來吧。”邵樹德說道:“先至館驛住兩天,隨朕回趟洛陽,還有諸般賞賜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邵獻忠應道。
******
七月十六,邵樹德離開了敦煌,一路東行。
驛道之上,到處是西行的車流、人流。
役畜身上多有創傷,身形也比正常的消瘦不少。
百姓蓬頭垢面,鞋都磨破了。
整個河隴十餘州,甚至關北、關內,四道七百餘萬百姓在為這場西征直接或間接地提供資源。
七月二十六日,聖駕抵達玉門關,休整一日。
邵樹德在這裡接見了一批西行的百姓,多為散居在瓜、沙二州的李氏、陰氏、索氏、曹氏、康氏、何氏等大族成員。
很明顯,他們是受趙王邵嗣武所邀,派遣了家族的分支成員西行,前往伊麗河谷定居。
這些人在瓜、沙二州機會不是很大,大部分人一輩子不可能做官。沒有上進心還好,混吃等死罷了,但凡有點心思,都會西行闖一闖。
聯想到之前沙州吐谷渾慕容氏一部萬餘人西行,投奔大郎,邵樹德心下稍慰:讓你坐鎮敦煌這麼些年,妻子又是沙州大族,如果還沒本事拉攏一批心腹,那趁早回家抱孩子,別待在伊麗丟人現眼了,雖然那邊的蕃人也是菜雞。
“征戰三年,河西百姓如何?還過得下去嗎?”邵樹德問道。
“陛下對河隴有迴天再造之功,百姓誰不誇讚?”
“三十年下來,家底攢了不少,幾年轉輸之苦,還可承受。”
“有些民家逃亡,但不多。”
“從黃巢起,河南征戰了二十年,自李克用始,河北亦征戰了二十年,人家都可承受,河西百姓自然也能承受。”
……
眾人七嘴八舌,邵樹德但笑不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