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> 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 (2 / 3)

事實上,無論漁獵還是放牧,生活都不夠穩定。就譬如這圍捕大馬哈魚,真的穩定嗎?如果某一年洄游駝門河的魚突然少了呢?

別以為不可能。魚也是動物,也會生病,也會有天災。

後世挪威人在海里人工養殖三文魚,一大困擾就是魚的生長密度提高了,疾病更容易傳播,不得不大量使用抗生素。到了後來,抗生素效果也不太好了,海水汙染加劇,不得不到別的地方人工養殖—智利南部有大片破碎的島群,方便掛網,海水又比較寒冷,適合三文魚生長,當地還有很強烈的洋流,把人工密集養殖產生的排洩物、汙染物沖走,保持海水清潔。

農業種植不穩定,但總體而言,還是比放牧穩定,而放牧

又比漁獵、採集穩定。孰優孰劣,不用多說。

「你們也看到了,一條船張網捕魚,每網少則數十尾,多則數百尾,比起你們如何?」邵樹德又問道。「陛下,能不能賣一些漁具給咱們?」

「光賣漁具不濟事的,就算多捕些魚,又能如何?每年漁季,也就那麼些時日。」「是啊,光靠捕魚過不了好日子,還是得想想辦法。」

「且住!」邵樹德笑了笑,道:「朕卻有個法子。」

說到這裡,他站起身,指著東面的大海,道:「其實這一片海域,冬日封凍的時間不算長。再往南不遠,還有不凍港。每年漁汛,早則七月,晚則九月,就在這段時間內。內務府捕完魚需要大量人手宰殺、清洗、醃製、風乾、裝運,你們可來幫忙,按日給糧,如何?如果你們不願意吃魚,也可以把捕到的魚送來換糧食。不光是魚,兔子、野豬、鹿等等,什麼都可以拿來換糧。甚至不用侷限於魚肉,皮子、狗頭金、藥材、山野貨都可以······」

甚至人口都可以—這句話邵樹德沒說出來。

本質還是貿易。加工海產品需要大量季節性勞工,而且這個時間與糧食收穫的時間衝突,本地人不一定能來上工,那麼使用這些部落人口是最好的。

大馬哈魚漁汛開始、結束的時間不一,主要是每條河流的環境、氣候不一樣。但沒關係最晚也就九月份了,花一個月時間加工完畢,十月時港口還沒封凍,恰好又是西北風,船隊一波就能運走。

船隊抵達登萊、河北甚至江淮的時間,早的一批應該十月份,最晚在十一二月,算是中原的深秋和隆冬季節了,正好趕上長春節銷售旺季。

等到來年吹東南風時,船隊又可以載運各種貨物抵達港口,售賣給當地百姓—如果航海經驗足夠豐富,也可以選擇不等待季風,嘗試一把獨佔市場的快樂。

在這個貿易過程中,其實是賺了兩遍錢。第一遍,將遼東貨物賣到中原。

第二遍,把中原的生活用品、生產工具賣到遼東。

從頭到尾都有可觀的利潤!

邵樹德曾經推演過,一開始主要靠價格,比如現在一條十斤重的鮭魚賣三百錢,這完全是人為炒作起來的,物以稀為貴,買的也多是有錢人。

但隨著大量海魚被運回來,充斥市場之時,價格就維持不住了,會被打到三十錢甚至難以置信的三錢,這都是有可能的。

歷史上香料的價格走勢就是如此,一開始堪比黃金,後來隨著各種東印度公司不斷開發東南亞,香料產量暴增,價格一路走低,最後變得十分親民,甚至堪稱廉價。

但沒關係,這個時候利潤總額還大大上漲了,因為銷售量上去了。

海魚以風乾鹹魚為主,本就能儲存很長時間,運輸的時節又處於深秋、隆冬,腐壞變質的可能大大減小,這就為大規模銷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