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txt下載> 第十七章 見微知著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十七章 見微知著 (2 / 3)

「麥子也有,多生於汾、沁之間,就近供應軍需,北輸的少。現在除了晉陽,汾、沁小麥幾乎不輸往他處,那邊快不夠吃了。」小廝說道:「去年開始,李副使從忻、代輸了一批小麥回來,人皆稱頌。」

裴冠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,原來河東小麥多產於南邊那些河谷地啊。多年戰爭下來,那邊看樣子有點繃不住了,糧食產量大大下降。

陪同他出來逛街的晉軍小校沒有絲毫阻止的意思,讓裴冠有些詫異,這個是能說的嗎?離開糧鋪之後,裴冠並不著急回去,又鑽進了果蔬行之內。

童子寺葡萄、南街甘棠、臺壁谷美棗等本地特有果類琳琅滿目——

貞元年間,晉陽西童子寺種植葡萄,品質上乘,遠近聞名,被列為貢品。北都晉陽大明宮(高歡所建)之昌明門即通葡萄園,這種水果在河東非常常見,與梨並列。

開元年間,玄宗巡視北都,在晉陽南街見「連理甘棠」。晉陽大街小巷,從汾陽坊到上黨坊,從晉陽宮到水門,大街兩側的行道樹,十之五六是甘棠梨樹。

臺壁谷在榆次縣,大棗品質極高,非常出名。

裴冠隨手買了點,遞給隨從和軍士們分享,頓時人人稱謝。賣棗的店家也喜笑顏開,買賣不好做,遇到個主顧不容易。

「小兒所食為何物?」裴冠眼尖,看到店家的孩子在扒拉午飯,而碗中似乎半是野菜、半是稀粥。

「不死蘋,在晉祠那採的。」店家說道。

「小兒正是長身體之際,食蘋能飽腹乎?」裴冠問道。店家有些猶豫。

「再來十斤葡萄。」裴冠大手一揮,道。隨從立刻挑選果子,付錢,一氣呵成。

店家嘆了口氣,道:「前陣子傳言要出征。這一出征,糧價定然暴漲。晉祠不死蘋之事,知道的人很多。長於水底,冬日亦不死,食之甚美。我尋思著,多采點蘋回來,少花不少買糧錢呢。不過後來又沒訊息了,也不知咋回事。」

這又是一個勁爆資訊!

裴冠用眼角餘光看了一眼,陪同他的晉兵只顧吃水果,根本不在意店家說了什麼。「何為不死蘋?」裴冠又問道。

店家喊了一聲,其妻拿了一把過來給裴冠看。

這次看清楚了,原來是一種喂牲畜的野菜。其實關西也有,聖人稱之為「四葉草」,長於水中。冬季溫暖之時,可以從河中撈取。但在蕪菁大面積推廣種植後,牲畜冬季不太缺牧草了,去河裡撈取此物的人便少了。

只是他沒想到晉陽百姓還在撈這種東西,而且是給人吃,這就沒法說了。嘆息一聲之後,裴冠繼續閒逛,至賣牲畜家禽的行市。

河東的牲畜其實很多。

德宗朝時,李宣遠曾有詩云:「秋日幷州路,黃榆落故關.....帳幕遙臨水,牛羊自下山。」牲畜之中,又以馬最多。

貞觀年間,東突厥滅亡,大量突厥人內附投降,被安置在太原一帶。朝廷又從這些突厥人手裡,出錢贖買隋未沒入突厥的中原人口,「男女八萬餘口」,皆安置在晉陽左近。

朝廷又在河東置樓煩、天池、玄池三監,蓄養官馬。

元和年間,因討王承宗失利,河東僅剩步兵三萬、騎兵六百,河中節度使王鍔移鎮太原,經營年餘,「兵至五萬,騎五千,財用豐餘。」

至唐末之時,官牧三監只剩一監,官馬敗壞,但民間養馬日益興起。

「諸軍戰馬動以萬計。王侯、將相、外戚牛駝羊馬之牧布諸道,百倍於縣官,皆以封邑號名為印自別。將校亦備私馬。」

河東百姓也喜歡騎馬打獵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