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外的大街上又響起了喝罵聲。
劉三鬥神情一凜,下令道:“從即日起,兩隊人輪番守衛,不得懈怠。”
“遵命。”
“若街坊有難,能幫的也儘量幫下。”趙光裔補充了一句。
呃,街坊好像主要是青樓女子……
孫揆帶著千餘豪俠少年一路前行。
又是涇原軍造反!他心中滿是無奈。
德宗朝那會涇原軍就搞過兵變,即滻水兵變。
安西軍出身的姚令言帶著五千軍士東出平叛,結果朝廷只供應粗茶淡飯,賞賜也沒有,大頭兵們火了,直接擊鼓聚眾,將阻止他們的姚令言用長戈叉了出去,從滻水殺回了長安。
天子慌忙派中官前去安撫,並賞賜絹帛。軍士們一聽每人才賞兩匹絹,更是火大,前去傳旨的中使被箭射得落荒而逃,長安遂被攻下,聖人跑路奉天。
涇原軍,就沒有消停過啊!
來自畿縣的豪俠少年確實比京城潑皮更能打,一路殺散兩股人之後,孫揆抵達了大明宮。
神策軍都去哪了?他有些詫異。
就算主力已在涇州覆滅,城內至少還有萬餘兵啊!怎麼一路上沒見到幾個?
“孫使君。”
“孔相。”
孫揆在大明宮前碰到了宰相孔緯,二人相顧皆嘆。
孫揆與張濬走得很近,孔緯是知道的。
此番西征,孫揆擔任供軍使。王師敗績,雖然他的責任不大,但若真仔細追究的話,搞不好也要吃點掛落。
但自己又何嘗不是呢?孔緯嘆了口氣,他也是支援西征的啊。
“杜相已出京,帶著十萬匹絹。張濬被貶為連州刺史,聖人謂其無需回京,直去赴任可也。”孔緯看了看陰雲密佈的天空,說道:“然亂軍並未停下,還在往京師趕。五日前邠帥李延齡快馬加急奏報,涇原軍欲攻邠州,其率軍士八千列陣,賊眾驚走,往永壽縣方向而去。”
“永壽……”孫揆仔細回憶了一下。
永壽離邠州九十里,永壽東南五十里,就是奉天縣了,當年德宗巡狩的地方。
過了奉天,四十里至醴泉,再八十里至咸陽。咸陽離長安也不過就四十里罷了。
三百里的路程,以涇原軍急迫的心情,其實要不了多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