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融一愣,道:“爾等入不過兩月,根基淺薄,正是需要用功的時候。”
“明師,我等要隨張將軍出征了。”一生道。
吳融如遭雷擊,出征?打仗?
“明師,當初考武沒考上,便來縣就讀。今有機會隨軍出征,我等便要去搏一搏前程了,特來告別。”另外一生道。
又是重重一擊!吳融只覺有些暈,考武沒考上,所以來文,現在要出征了,於是又去當武夫?
“跟張將軍出征?哪個張將軍?”吳融不死心,繼續問道。
“振武軍使張彥球,現在是涼州南面行營招討使,要統軍北上擊——呃,吐蕃。”
“張彥球怎麼會來隴右……”吳融最近是真的沒關心這類打打殺殺的事情,不過他也沒懷疑兩個吐蕃生所之話的真實性。靈武郡王征戰各方,確實喜歡徵發蕃兵,蘭州殘存的蕃人部落,基本都是上次戰爭中沒被波及,戰後又投降得快的,被要求出丁從徵很正常。
吳融暈暈乎乎的,也不知道兩個生什麼時候走的。
下了堂後,他在大街上碰到了蘭州都部落使秦貴。
此人滿頭華髮,但精神矍鑠,走起路來氣勢十足,一點不輸年輕人。
“吳博士。”秦貴主動行禮道。
“秦官人,如此急匆匆,欲往何處?”吳融問道。
“也不是什麼秘密了。張將軍下令蘭州供應草料、糧豆若干,大軍要北上征討六穀吐蕃。時間緊急,某要去各部催一催。”秦貴道。
蘭州四縣,吐蕃、羌人還是有一些的,因此這裡設了都部落使一職,由秦貴管著,副使則是董徵。
吳融隱隱約約知道,北面一山之隔的涼州在打仗。但沒想到,河渭諸州竟然也要出兵,是因為戰事不利嗎?
想到這裡,他嘆了口氣。願意搬來蘭州,最多的原因不就是這裡安定麼?另外也有點情懷因素。如果蘭州也要遭受兵災,這天下之大,還能去哪裡?
此時的蘭州城外,大群士卒正在進軍。
金城關渡口,人喊馬嘶,車流如龍。
張彥球站在關城之上,俯瞰著遠方的驛道。
驛道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行軍佇列,那是經略軍關開閏部七千步騎,以及大量隨軍的蕃漢夫子。
經略軍是從臨州一帶開拔的,除留了五百人看守城塞外,分駐大來谷、長城堡等地的主力悉數北調,至蘭州集結,領取物資。
而在看不到的遠方,駐守廣武梁的豐安軍主力三千多人也已經北上。
兩路大軍將沿著逆水(莊浪河)河谷行軍,越廣武縣(蘭州轄縣,今永登縣東南),二百二十里至涼州昌松縣(今古浪縣西黃羊河一帶),附近就是六穀吐蕃之一的洪源谷部的老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