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五十七章 密議(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)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十七章 密議(給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) (3 / 3)

蘇濬卿暗歎一聲,道:“唯大帥之命是從。”

其實,三人之中,如果非要找投降可能性最大的,無遺是他蘇某人了。家族世代在河陽,有人望,有基礎,雖說經歷了孫儒之亂,又被邵樹德遷走了大部分人,但並未斷根。

李罕之時代,他任孟州錄事參軍,與張全恩做了親家,後來擔任河南府密縣令。

張全義、李罕之撕破臉後,李罕之大軍在攻晉絳,張全義突然發難,佔領河陽三城,李罕之趁夜翻牆遁逃,涉水而走,連家人都不要了。

想想李罕之是什麼人?雖說主力在外,但他親自坐鎮河陽,不可能一點兵都沒有,又是如此堅城,怎麼就能被張全義襲破呢?還是茫然無覺的情況下,以至於拋棄妻子倉皇而走?

張全義這個老陰比,從一開始就布了後手。偷襲河陽三城,實賴蘇氏之功。

張繼業又看了一眼蘇濬卿。

可惜了,弟媳這會多半已淪為軍妓之流。話說當年蘇氏是有可能嫁給他的,他還偷偷瞧過一眼,但後來聯姻解氏。前陣子聽聞堂弟戰歿,本想著去安慰一番,現在是沒機會了。

“今日之事,我只當未曾與聞,以後萬不可再提投降。”張全義掃了一眼眾人,見大家都無異議,這才話題一變,道:“河南岸那幾個鄉,要加緊修繕溝渠了,土地也要翻一下。種下麥子,來年夏天便能收穫。”

河陽十縣,懷州五縣全在北岸,孟州有兩個半縣在北岸,兩個半在南岸,即河陰、汜水及半個河陽。

此三縣,相對而言更安全一些。前陣子張全義便遷了不少百姓過來,為此蘇濬卿還提出了異議。

聽提到糧食之事,張繼業便來了氣,道:“中潬城現在亂糟糟的,水池裡的魚全被撈光了。河伯祠都被拆了,那幫汴宋武夫,真是什麼都不怕,一通亂來。”

中潬城建在沙洲上,面積不小,水環四周,喬木蔚然。

沙洲上開闢了一些農田,主要種菜,有果園,盛產桑果。還挖了魚池,玄宗朝時就有,李光弼鎮守河陽時向外圍河面擴充套件,圍堰做魚塘。彼時與安史叛軍交戰,李光弼入中潬城,時不時撈魚犒賞軍士,拒史思明大軍,豪情萬丈。

最近一些時日,透過中潬城退往南城的武夫太多了。

一開始是萬餘土團鄉夫,一個個急吼吼地過橋,可能是被嚇破了膽,同時家中也有農活要忙,急著歸鄉吧。

後來又來了大隊騎軍,他們倒是不慌不忙,還在河陽住了幾日,但搞得三城之內烏煙瘴氣,河伯祠就是那會被拆了的,據說要生火做飯。沙洲上有密林,你不去樵採,反倒拆河伯祠,這些武夫真是連神都不怕了。

昨日又來了一支軍隊,四餘眾,是堅銳軍。據說趁夜出營,開往河陽。白天被夏賊騎兵發覺,反覆襲擾。本來夏賊是無法得手的,就七八十里路,騎兵還拿步兵沒辦法,不過誰讓這些人歸心似箭呢,最後還是被咬下了千人,餘眾退至河陽北城,賊騎方退。

透過河陽撤走的已經有兩三萬人了,河陽倉裡的糧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,偏偏船隻都被徵集去撤龐師古大營的輜重和兵馬了,最近一直沒糧食補充過來,這可如何是好。

聽兒子這麼抱怨,張全義笑了笑。到底沒吃過多少苦,若是經歷過慘烈的戰陣廝殺,見到了人吃人的黑暗景象,這世上還有什麼不能忍?命、權勢、富貴,比什麼都重要。

“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了。龐都將有令,親騎軍明日出發,往河陽而來,或需出城接應一下。此事——”張全義把目光看向了兒子。

張繼業心中一凜,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:“大人放心,此事便交給兒來辦吧。”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