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 (2 / 3)

“此刻手下若是朱瑾的兵,怕是已經亂了。”走下城頭之時,氏叔琮突然自嘲一笑,道:“梁王治軍這麼多年,我最佩服的就是把刺頭給狠狠清理了一番,軍中風氣尚可。”

眾人不知道他突然提起梁王治軍是何意,但依然連聲附和。

氏叔琮搖了搖頭,滿臉惆悵。

在他看來,夏、梁之間的戰爭已進入到最後階段。今年過後,梁王就是吳康鎮之戰後的時溥,被動挨打,徐州三天兩頭被圍。時溥有朱瑄、朱瑾甚至李克用的幫助,梁王有誰來幫?

楊行密?他還惦記著徐、宿呢。羅弘信?看他那樣子,也是難得很,況且魏兵的戰鬥力著實一言難盡。

雄威、飛勝二軍,當然還有大量心向梁王的軍士,但他們的心也很容易變,就如同氏叔琮的心一樣。

城內飄起了裊裊炊煙,軍士們席地而坐,等待開飯。

還好,粟米飯、胡餅、醬菜管夠,就是肉太少了,在外征戰很難就地獲取。宣武腹地這兩年也遭受了不輕的禍害,百姓耕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,若非羅弘信、楊行密提供了不少錢糧支援,估計梁王要進一步徵收重稅了。

徐、宿二州因為靠近天平、泰寧二鎮,受到夏兵襲擾的次數更多。很多百姓南下渡過淮水,逃進楊行密控制下的滁、揚二州。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江北也不安全,拖家帶口下江南,尋找一片安寧之地。

與夏人拼了六七年,拼到現在,軍事上的失敗其實不算太慘烈,因為梁兵戰鬥力足夠強,士氣也不太低落,但內裡受到的損失其實很大了。夏賊弄來的蕃騎紀律明顯比飛龍軍差,他們造成的破壞更是慘烈。

氏叔琮越想越是無奈,這幾年就輸在騎兵上!

“都頭,夏人派了一使者過來。自稱叫裴冠,言有要事相商。”親將走了過來,低聲說道。

“先不要管。”氏叔琮吩咐道:“他若走了便罷。晚上你親自安排人在外遊弋,若他還來,便悄悄接進來,我聽聽他說些什麼。”

投降,還不至於,但氏叔琮不介意聽聽夏人想做什麼。

******

“楊師厚、趙巖已離開城父縣。”宿州城外的營地內,一道道情報被送了過來。

城父縣曾經被飛龍軍攻破。契苾璋在臨渙召見三縣官吏,令其回去徵兵,城父令回去後就又反了,召集徵募的土團鄉夫守城,同時發動壯丁健婦修繕城池,收集糧草。

永城令送來了三千多人,在徵發第二批時,遇到譁亂,被殺。其餘官吏逃散一空,再不敢做事。

也就作為駐地的臨渙縣徵足了五千人。但募兵沒募到多少,不是沒人願意來當兵,是青壯要麼逃散,要麼已經在軍中了,沒那麼多人,最終只募集到了三千餘人。契苾璋將他們獨自編為一軍,號“馬前直”,說白了就是補充輔兵的,但他們大多數不會騎馬,只能幹些雜活,戰時衝鋒陷陣,領取厚賞。

楊師厚、趙巖所部兵不少,足足一萬五六千人,步騎皆有,裝備精良,但新兵太多,戰鬥力是個問題。而且看他們的意思,似乎也不急於前進了,目前正打著收復失地的旗號,向東北方永城縣的方向開進,而不是直指離宿州更近的臨渙,可見其並無堅定戰鬥意志。

“有訊息稱,朱全忠有些坐不住了,打算抽調長直軍精銳及天武八軍主力南下。”

這個訊息其實是從俘虜那裡得知的,但他無法證實,因為都是軍中的風言風語,很難說源頭來自哪裡,是否準確,但不得不防。

之前與梁人的戰爭,北方是重點,河陽、洛陽一線戰事烈度極高,現在重心似乎轉移到南方了,大量兵力集結於此,以老朱多疑的性格,擔心也是正常的,畢竟他在吃敗仗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