紡織機器一直在想辦法改進。
國朝對毛紡這一塊真的很不重視,甚至可以說沒甚建樹,一切都得從頭設計。
解氏有繅絲織布的經驗,她依據自己的見解,提了一些改進的建議。
儲氏、蘇氏出身較好,早年沒幹過這些活計,後來慢慢學習,經驗也挺豐富。
最令人驚訝的是朱氏,她是真的幹過大量農活,操持過家務的,提出的建議大都很中肯。
至於盧氏、江氏姑嫂倆,身嬌肉貴,一竅不通。除了服侍男人之外,好像沒甚本領了。
總體而言,還是張全義全家的女人比較接地氣,也更得夏王喜愛,昨晚他就睡在蘇氏房中,一牆之隔的解氏聽了半晚上,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。
“大王有言,以後要多織毛衫,襯於甲內,數九寒冬之時,將士們也不會凍壞。”儲氏挺著個大肚子,坐著有些吃力,不過仍然在努力提點兒媳和侄媳:“大王對此非常重視,你倆好好表現,日後說不定能走出這個牢籠,當個宮官。”
其實,早在漢代就有所謂“堅甲絮衣”了。即外層綿布之內塞了很多絮,襯以鐵片,縫製成甲,和明朝中後期的棉甲非常類似,原理都是一樣的。
堅甲絮衣的重量比傳統鐵甲輕很多,就像棉甲重量只有鐵甲三分之一一樣。但因為在強弓勁弩之下防護力太差,漢軍更願意穿札甲,最終還是被淘汰了。
邵樹德不想複製羊毛版本的堅甲絮衣,那樣怕是要被軍士們砍死。他只不過想給未來在寒冷地區作戰的軍士們多準備些禦寒之物罷了。
羊毛織物,就保暖效能而言,完全不是棉花可比的。
一般而言,羽絨是保暖效能最好的,精梳羊毛織成的呢布大衣,就保暖效果來說,不比羽絨服差,但棉花跟它們比就差遠了。
目前夏軍軍士的禦寒衣物,以綿衣為主。成本較高,穿起來也很臃腫,更沒法披甲,不然為何有“都護鐵衣冷難著”的說法呢?
鐵甲之下原本有綢布內襯,如果多加一件羊毛衫,或許更有保暖效果。甚至於,乾脆把綢布內襯取消,直接襯羊毛衫,不舒服就不舒服,總比凍得瑟瑟發抖強。
“母姑,洛苑使王彥範昨日讓咱們多梳點毛片,給大王做一些氈毯、披風,冬衣也需要提前準備。”蘇氏說道。
儲氏聽到“姑婆”的稱呼臉一紅。夏王不讓她們改相互間的稱呼,簡直壞到骨子裡了。
“聽聞靈夏已經正式准許用羊毛抵稅了,河南府、孟懷多半也快了吧。”儲氏攏了攏耳畔的秀髮,眉頭一皺。
肚裡的孩兒似乎翻了個身,讓她感覺有些不適。
“精梳出來的羊毛要好好洗一洗。”儲氏吩咐道:“讓那些新來的婦人做。”
“媳婦知道了。”解氏、蘇氏一齊應道。
羊毛上有很多油,不洗掉很麻煩。
夏王曾經對她們開玩笑,說大秦那邊的農人,是用尿給羊毛去油的,也不知道真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