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五十九章 徙流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十九章 徙流 (2 / 3)

王殷突然有些後悔。

當年一意逃出河中,妻女落入王瑤之手,為其所辱。到了沐州後,勤勤懇懇,忠於職守,趁著袁象先出事,好不容易撈個滑州刺史的職位,如今竟要讓他來掘黃河?

蔣玄暉有些同情地看著王殷,但還是說道:“王使君,猶豫不得了,今日就找人動手。

王殷木然點頭,隨即揚天長嘆,下了河堤。

下午的時候,大群軍士、伕役出現在了滑州西南方的河堤處。

滑州西臨大河,堤壩分老堤和新堤。老堤早已損壞,成了黃河河道的一部分。

鹹通四年,因為老堤經常被水浸泡,容易損壞,於是在東面四里處修了新堤。也就是說,放棄了這四里地,使其成為黃河河道的一部分,如今要掘的就是這道新堤。

蔣玄暉不想再看了,他直接回了滑州城。

路上經過了幾個村子,村內洪水漫溢,廬舍皆被浸沒,百姓巢舟以居。很多人拖家帶口,往州城而去,惶惶然仿如末日一般。

黃昏時吃罷晚膳後,有隨從匆匆走了進來,附在蔣玄暉耳邊,低聲說了好久。蔣玄暉嘆氣。堤壩終於掘開了,洶湧的洪水衝破阻隔,向東而去。

他都可以想象,黃河在此一分為三,衛州地界的古黃河洩洪河道是一條,但人家兩岸地勢高,問題不大;主河道是一條,水勢已經洶湧無比了;如今滑州許多州縣又算一條臨時河道。

大水漫溢之下,田稼皆害,顆粒無收,百姓漂溺者甚眾,怕不是要死幾萬人!

前隋開皇十八年、大業十三年,黃河兩次大水,每次都死幾萬人一一從開皇十八年到大業十三年,短短十九年間,河南、山東黃河竟然五次決堤,讓人匪夷所思,這倆父子對關東老百姓是真的不太上心。

國朝黃河水災最嚴重的一次應該是德宗貞元八年(792),河南、河北、江淮四十餘州大水,死二萬餘人。

這次要死多少人?蔣玄暉不敢想象。

他只能安慰自己,至少比兵災死得要少。李克用在河北折騰那麼久,百姓亡走、死傷以十萬計,甚至可能有二三十萬,不比水災可怕多了?

滑州,今年算是完蛋了!東面的濮、鄆、充等州估計也不好受,要跳起來罵娘

管他呢!天平軍、泰寧軍幹我何事?

朱全忠那裡不管洪水滔天,邵樹德這邊則在加緊攻勢。

天雄軍與土團鄉夫輪番攻城,戰事極為激烈,直到暴雨在此來臨。而此時,南路的定遠軍已經在伊闕關後的龍門驛一帶紮下大營,順義軍則直接向南,比他們稍晚兩天攻佔了守備空虛的伊闕縣,算是兩道保險,死死圍住了威戎軍那幾千人。

對這座關城,李唐賓的意見是保持一定軍事壓力,持續攻打,同時遣人勸降。邵樹德沒有意見,因為他也想不出伊闕關守軍還有什麼堅持下去的意義。

從一開始,這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死局。

關城不能退,一退就被天雄軍壓下來,追著屁股打。而不退的話,又只能眼睜睜看著後路被截斷,成為一座孤城。

當然這不怪威戎軍,也不怪張歸霸,事實上是梁軍整體的潰敗導致。真要追潮的話,洛陽那場大敗就註定了今日的結局。說白了,洛汝就不該守一一可不守又能怎樣?局面似乎更糟。

大勢去矣!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