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者,聖人想辦法推廣一種名為“翡翠”的東西很多年了,就連皇后出來打配合,經常賞賜翡翠飾品給命婦們,自己也戴著翡翠戒指。多年下來,慢慢培育出了一定的市場,少府甚至專門培養了十幾名加工翡翠的工匠。
寶州九縣也能從這個人為催生的市場中獲利,因為當地真的發現了幾個大小不一的翡翠原石礦、寶石礦。
只要有足夠的利益,很多人是不介意冒生命危險的。寶州那地方雖然被人視為畏途,但賺錢麼,不搏命能行?出海就不危險了嗎?捕奴呢?都一樣的。
邵樹德也希望雲南商社能重點經營這個買賣,然後透過金錢的力量,驅使無數人自發前往寶州。
去的人一多,環境就會改善。環境一好,死的人就會變少。最簡單的一點,傳播瘧疾的蚊子是需要生活環境的,一般而言,他們只能飛個幾十米,多多改造環境,減少適宜蚊子孳生的環境,是可以有效降低瘧疾發病率的。
就是改造環境本身這個事,確實是需要大量人命來填的。
所以,只能用經濟手段來驅使了。他們是自願去的,勸都勸不回來,朝廷沒有強制移民……
******
“與其他商社不一樣,雲南商社有兩千股。”邵樹德說道。
老實說,有點尷尬。
上個月召見延孫的時候,他一時口嗨,答應賞賜他二百股雲南商社的股份。後來想想,賞賜太重了,延孫何德何能,居然佔20%股份?但所謂君無戲言,說出口的事情,又怎麼能隨意更改呢?邵樹德有些懊惱,懷疑是不是因為借用了延孫老婆蔡邦氏生孩子而下意識給他補償。
現在回過神來了,決定把雲南商社的總股本從一千股增加至兩千股,具體分配還是之前的原則:稅務監(原來是戶部)、雲南道各佔一部分,地方土豪佔一部分,公開發行一部分。
要的就是一個利益均沾,要的就是結成利益共同體,大家一起發財,不叫誰吃獨食。
與此同時,其他三家商社的改制似乎也該提上議事日程了。
簡單來說,也是增加股本,把更多的人綁上戰車。
以渤海商社為例,從建極十年開始,今年已是第十五個年頭了。經過十五年的發展,這家商社的分支機構遍佈遼東各地,關係網四通八達,旗下在編、編外及合作人員多達兩萬眾,已經是一頭龐然大物。
十五年下來,有許多為商社發展立下大功的管理層、土著氏族首領以及地方大族出身的官員。
十五年下來,有些最初圈定的合作物件,其實沒發揮什麼大用。有些被忽視的酋豪,卻給商社帶來了驚喜。
這個時候,再不調整利益分配,很多人就要寒心,商社發展的上限就被固定了。
於是乎,他決定渤海商社總股本擴充為兩千股,吸收一部分遼東地頭蛇、世家大族甚至是海盜頭子入股——當然明面上身份斷不至於如此,這些海盜頭子在經常活動的地方,一般都有樂善好施的名聲,做了很多善事,聲望較高。
擴股後,渤海商社老股東的權益有所稀釋,但經營權還在內務府手裡,這是寫在渤海商社成立章程裡的,不會改變。
“兩百股值多少錢?”亞隆王府內,蔡邦氏將做好的飯菜一一端上桌,沒廬氏則在一旁斟酒,三個孩子在裡屋玩鬧,真是溫馨的一家人——扭曲又溫馨。
“朕也不知道,總得開張營業了才能清楚。”邵樹德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