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夫君,回來啦。”鄭三娘從灶間起身,囑咐小兒子看著點灶火,然後迎到了院子裡。
“回來了。”佑國軍士卒孫二郎點了點頭,將背上的一個麻袋取下,道:“買了二十斤魚,夠吃到正月底了。”
“怎麼這許多?”鄭三娘嗔道:“剛發了賞,就大手大腳的。”
“看見就買了。澤州是小地方,遇到賣魚的行商可不容易。”孫二郎擺了擺手,道:“聖人極愛此物,謂之海中珍品。”
“知道了,知道了,你都說過幾十回了。”見夫君這麼說,鄭三娘也不好多責備,一邊嘮叨,一邊麻利地將袋子解開,把魚一條條取出,用繩子串起,掛在屋簷下。
不一會兒,青黛色的瓦片下便掛滿了鹹魚幹。風一吹,左右輕輕晃盪,煞是好看——年年有餘,這是生活富足的象徵。
孫二郎走到香氣撲鼻的爐子前,掀開蓋子。
瓦罐汩汩冒著熱氣。
肉、野菜、冬筍在裡邊上下翻滾,湯色濃白看著就垂涎欲滴。
瓦罐內燉著半隻野雞,是他閒著沒事時去山上打的。
從雲南回來後,他就陷入了無事可做的狀態。有時候坐在門檻上怔怔忡忡,看著屋外的原野、山嶺、河流,一坐就是一下午,直到他老爹拿著掃帚來趕人。
實在坐不住了,便約上同袍,一起進山打獵。直到雪越下越大,封山遮路為止。
“夫君稍坐,肉湯已經好了,妾這就給你盛一碗。”鄭三娘拿著一塊溼毛巾,小心翼翼地隔著瓦罐將其抬起,端進屋內。
孫二郎拿起靠在牆上的火鉗,將已經燒得發白的蜂窩煤取出,然後放進兩塊新的煤球,再放上一個空瓦罐,倒點水,準備溫酒。
廝殺了這麼久,總得犒勞犒勞自己。
誠然,他在雲南時已經犒勞過自己了。殺過人,搶過錢,姦淫過婦人,但在那邊,精神高度緊張,看見任何一個人,都覺得他要對自己不利,縱然大魚大肉吃著,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放鬆。
班師回家後,過去一年的放肆收斂了起來,條條框框再次回到自己身上,看似一點不自由,但他卻感到了久違的安心。
人啊,終究是戀家的。
鄭三娘賢惠地在中堂、院子、廚房間走來走去,一會端起一籠蒸餅進屋,一會端著兩盤菜進房,一會又把溫好的酒拿到了桌子上。
孫二郎又坐到了門檻上發呆。
老爹看他那樣子,嘆了口氣,走進廚房,塞給孫子一塊柿餅,將他轟離了土灶,自己坐到小馬紮上,照看起了爐膛。
小兒吃著柿餅,在院子內走來走去。
大黃狗歡快地跟在後面,搖頭擺尾。
院子東南角的羊圈內,還沒長大的小羊畏懼地看著他們,咩咩直叫。公羊走到圈邊,頭微微低下,亮出了充滿裂紋的角。
小兒驚叫一聲,下意識退後兩步,柿餅都差點掉了下來。
大黃狗吠叫了兩聲,狀似兇狠。但在見到小主人退走後,它嗚咽了一聲,灰溜溜離開了羊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