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六十八章 銅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十八章 銅 (1 / 4)

“洪州,銅坑一。”

“袁州,銅坑一、鐵坑一。”

“撫州,金坑一、銀坑一。”

“江州,銅坑二、銀坑一。”

“饒州,銅坑三、金坑一、銀坑一、鐵坑一。”

“信州,銅坑二、金坑一、銀坑二、鐵坑一、鉛坑三。”

“虔州……”

邵樹德一頁頁翻過榷銅使帶來的賬冊。

他沒有太過關注產量、坑戶,這些太繁瑣、太細碎,他主要看礦產分佈。

總體而言,江西道諸州的礦產資源是十分豐富的。自唐代江西大開發之後,礦產迅速進入朝廷視線,採礦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,規模十分巨大。

再加上江西本身的糧食產量較為龐大,水運也相當便捷,因此可以支援大量諸如手工業者、坑戶、園戶、商徒之類的脫離農業生產的群體存在。

夏朝在江西的採礦業基本沿襲自唐代。

建極年間,王師收復江西全境後,虔州雩都縣象湖鎮因“掘地得金,金為瑞”之故,於此縣置“瑞金監”,負責金礦開採的同時,也負責管理當地銀坑、鉛坑、錫坑、鐵坑、銅坑的生產。

舊江西鎮八州,除吉州外,其餘七個州共置礦監九個,其中七個主要負責銅礦的開採冶煉。

江西道銅業生產之興盛,可見一斑。

“銅多在何處交易?”邵樹德看完後,問道。

“回陛下,銅多在江州彭澤縣交易。”榷銅使答道。

“都是江西的銅嗎?”

“不止。大江之北亦有。”

“比如呢?”

“比如淮南舒州亦有銅坑,所產之銅悉數運至彭澤。”

邵樹德點了點頭,彭澤縣的位置很不錯,瀕臨大江,水運便利,無論運往何處,成本都非常低廉。

另外,其他諸州所產之金屬,都可以透過水道,非常方便地過彭蠡湖——也叫宮亭湖,今鄱陽湖——運至長江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