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徐州通往海州港的一等國道,當優先修建。”下了石佛山寨後,邵樹德回頭看了一下。
當年攻徐州,夏、吳兩軍在此交鋒過,雙方傷亡都不輕。
後來,他靠著出神入化的騎兵戰術,連戰連勝,打得楊行密失去信心,徹底斷了在中原獲得一個立足點的念頭,灰溜溜帶著水師從徐州撤退。
那一戰,奠定了大夏開國的根基。因其意味著南方最強大的一個政權也無力北上干涉了,邵樹德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以夏代唐已經是順理成章之事。
秘書郎趙瑩默默記下了邵樹德的吩咐,並不多問。
路線如何勘探,是工部、將作監的事情,他只需要將德音傳至政事堂即可。
政事堂當不至於在此事上提出反對意見。
前唐有徐州通往海州的舊驛道,雖然經常修繕,但隨著海貿的日益興盛,過載馬車碾壓之下,已經不堪重負,確實需要一條新路來分擔壓力了。
海州是北地第一大港,配得上一等國道。
邵樹德一直在徐州逗留到了正月二十五日,隨後才沿著並未結冰的泗水航道,一路南下,前往揚州。
******
俗話說“北人騎馬,南人乘舟”,淮南作為一個不南不北的交界地,文化上整體呈現出南北交融的狀態。
反應到交通設施上,那就是水陸並行,無分軒輊。
不過,終究是水運更便捷些,無論是成本還是效率。
邵樹德離開徐州後,便乘上了一艘臨時調撥而來的漕船,經下邳、宿預、淮陰,然後抵達楚州理所山陽縣。
進入楚州後,便是淮南地界了。
邵樹德站在淮水大堤上,憑河懷古。
歷史上的時空,楊行密成功地打了一次縮小版的“淝水之戰”。朱瑾帶著李克用“贊助”的五千騎兵,陣斬龐師古,挫敗了朱全忠南侵的念頭。
坐鎮宿州的全忠聞前線失敗,直接撤兵,北上邢州打李克用去了。
再往前,淮南爆發的大戰更是不知凡幾。
守江必守淮,沒了淮河防線,定都金陵的南朝容錯空間太小了,一不留神就要被滅。
“陛下,其實淮南自唐以來,就心向朝廷。”中書侍郎蕭蘧跟在他後面,說道:“安史之亂時,淮南便沒讓叛賊得手。藩鎮割據時代,河東、劍南、淮南作為三大名鎮,皆為朝廷所有。也就唐末以來,中樞權威喪失,方令楊行密得手。”
“唔……”邵樹德看向遠處的農田。
已經過了春社節了,田野中有不少百姓在進行春耕,看到黃傘蓋後,紛紛拜倒在地。
邵樹德明白,淮南的態度是“堅決支援中央”、“誰在中央支援誰”。
其實這已經夠了。
作為南方開發最成熟的區域,淮南心向中央,那麼海量的茶葉、絲綢、糧食便為朝廷所有,同時也對江南產生著極強的壓迫力。
一等國道修到揚州,也是為了將淮南更好地融入整個北方經濟圈。這裡有著媲美江南的水運條件,有肥沃的土地和溫暖的氣候,還比江南平坦、田地更多,就農業時代來說,絕對不輸江南。
只要你別把它玩壞,來個黃河奪淮入海之類的把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