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五章 大江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五章 大江 (3 / 3)

“再說這鐵器。楊行密在宣州所置之礦監,打製出來的鐵器、甲仗,順流而下,一船可運數萬件,數日即抵達南京、廣陵,還非常便宜。”

“茶葉、絲綢、瓷器、藥材等等,有江河水運之利,一切都太方便了。”

交通運輸成本,無論古代還是現代,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。

生產端需要降低運輸成本,銷售端同樣需要降低運輸成本。

在這方面,江南的優勢真的太大了。不僅僅是運輸幹線長江,還有眾多支流,共同構成了龐大的水運網路,天然適合發展工商業。

邵勉仁在南京七年,對江南的水運之利知之甚深。

在去年,他直接上疏,請在南京建船坊,大造船隻,以通海貿之利。

聖人許之,但沒有讓朝廷直接出面,而是令安南商社派人至江寧府,覓地建船坊——如果建成,這家商社就擁有泉州、南京兩處碼頭及船坊,實力不可小覷。

“殿下曾有言,以江南之財貨,養北方之勁兵……”王貞白說道。

“這是聖人的原話。”邵勉仁打斷了一下,更正道。

王貞白不以為意,繼續說道:“這其實是至理。北地諸多港口,折騰得再狠,又能得幾個錢?淮南、江東、江西三道,每年解送洛陽的財賦,早晚會超過河南、河北。大夏立國百年之後,淮南、江南當成第一財賦重地。”

王貞白是江西人,對自己的家鄉十分自豪。

在他看來,經歷了整個唐代三百年的大力開發後,江南已經到了超過河北、河南的前夜。

安史之亂後,前唐收不到河北的賦稅,河南、河東的錢糧也要儘可能留在當地,供養幾十萬武夫。長安天子、百官、禁軍,全靠江南運過來的錢糧養活。

時至今日,江南已經不缺人了——晚唐時期,人煙稠密的太湖流域,就普通民家而言,多的十餘畝地,少的五畝、七畝之類,比北方少太多了,但可以穩定種植水稻,收穫較多。

在王貞白看來,江南已經不需要移民了,單靠現有人口,就可以快速發展起來,成為國朝的財賦重地。

有夏一朝,都將是江南賦稅養北方勁兵的模式——不一定需要南方的糧食,但錢一定是要的。

只可惜,因為是楊吳舊地,被征服的時間也晚,江南的地位有點低。

淮南、江東、江西三道,只各有五個進士、一個農學名額。但隴右、河西二道,都能中四個進士、一個農科,他們哪點比得上江南這個人文薈萃之地?

擁有十幾個州的河東道,全道戶口加起來,也只有江南兩三個大州那麼多,卻擁有五個進士名額、一個農學名額,這不是欺負人麼?

河東,就那麼重要?

“讓你少喝點酒。”邵勉仁搖頭失笑。

雖然他也看好江南的發展,但這真不是錢的事。

不過話又說回來了,開國初年談“兵”,開國百年後談“錢”。江南有得天獨厚的條件,將來的地位,肯定會慢慢上升。至於能上升到哪一步,就看他們的造化了。

座船當天晚上就抵達了瓜洲浦。

即便是在夜間,這裡仍然燈火通明,桅杆林立,讓人看了十分震撼。

空氣中都充滿了金錢的味道!

&nbsp本章完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