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六十四章 打醒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六十四章 打醒 (1 / 4)

上一本書《通貨》,邵樹德講的都是十分概念性的東西——他也只打算寫概念性的東西。

他始終無法理解,很多商人在實際經營中,明明已經對這些概念有模糊的認識了,甚至有自己獨特的理解,為什麼不出一本書呢?

其實不光商業,其他很多方面都如此。

既然沒人做這件事,他就來做。

商人可能懂貨幣,但官員不一定懂。對當官的來說,無需高深的理論,概念性的東西瞭解下就行了,免得貽笑大方,做出拍腦袋的決策。

而在這本書完成之後,《人口陷阱》開寫之前,邵樹德一度想再寫本關於貨幣、商業、信用方面的入門書籍,但基於上個理由,他放棄了。

如今這個天下,不具備全面使用金屬貨幣的能力,存量不夠。

臘月下旬,在《通貨》這本書徹底完稿,《商業》、《地租》、《賦稅》、《人口》四本書都只開了個頭的時候,戶部尚書杜曉帶著幾位佐貳官員先期抵達——他是在今年初接替兄長杜光乂出任戶部尚書的,兄長的心疹愈發嚴重,不得不回家休養。

當天晚上,他收到了一份《通貨》手抄版,於是徹夜通讀。

臘月二十三日,邵樹德在蓬萊殿內召見戶部諸位官員。

“書看完了吧?”邵樹德直截了當地問道。

“看完了。”杜曉回道。

其實不光他看完了,幾位侍郎、郎中、員外郎們也各自手抄了一份,回去閱讀。

“怎麼樣?”

“陛下不會是想廢除絹帛,推廣銀錢吧?”

邵樹德一聽就笑了,問道:“朕看起來這麼傻嗎?”

杜曉無語。

他知道聖人一直對銀元情有獨鍾,並衍生出了銀元票這種東西。

當然,杜光乂是支援聖人的某些政策的——

三十年前,為了緩解錢荒,聖人大力推行集中交易、記賬貨幣的模式,使得民間對金屬貨幣的需求大大降低。

三十年後,商人們已經漸漸熟悉並認可了這種模式,因為真的非常便利於商業交易。

三十年的時間,這種習慣、認知一直在不斷強化著,以至於現在銀元票的信用大大增加,可以直接拿來交易。

但——也只能到這種程度了。

聖人的舉措,大大緩解了錢荒,於天下百姓有恩惠,於商徒們有大恩。但你要說直接用銀元做貨幣,這不靠譜,杜曉不同意。

還好,聖人也十分清醒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