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駕出征的官員們也“豪氣”了,紛紛建議將疏勒鎮軍擴至一萬:步兵六千、馬兵四千。
他們考慮得比較多,不僅僅是軍事層面,還有事關長治久安的人口結構。
在奪取疏勒後,曾經有過一次人口統計,大概編得五六萬人的樣子,以樣磨人為主,其他各族如回鶻、突厥也有,但加起來都沒樣磨人多。
樣磨是什麼人?高鼻深目,多鬚髯,長得就和你不一樣。
疏勒那麼多部族,嚴格說起來也就回鶻人與漢人長相比較近,但回鶻人的數量也少,佔主流的還是高鼻深目的群體。
所有,如果有一萬中原鎮兵、數萬家屬搬遷至此定居的話,是可以極大改變疏勒的人口結構的,這是一樁不太好宣之於口,但每個人又心知肚明的事情。
這件事基本沒有任何阻力,就這麼定下了。
******
疏勒城外的某處鐵匠鋪內,朱十一看著剛剛打製好的農具,十分滿意。
他是河陽人,祖籍關中,跟著族叔兼師傅朱三學打鐵很多年了。天天被罵,久而久之,信心給罵沒了,都快放棄打鐵這門手藝了。
沒想到來到西域後,接連打製了數十件鐵質農具,竟然人人稱頌,個個感激。
老實說,朱十一有點心虛,因為其中好幾件他自己都感覺沒打好。若被師傅瞧見,絕對要返工。但在疏勒,竟然沒人指責他手藝不精,難道本地鐵匠以前都是這般湖弄人的?
新娶的婆娘端來了飯。
朱十一在油膩膩的布上擦了擦手,坐了下來,抓起一個饢餅就啃。
這個媳婦才過門一月,不會說官話,夫妻倆日常交流只能靠比劃和猜。
但朱十一不在乎。天一黑,鋪子門板一上,直接把媳婦按倒在榻上,悶頭使勁幹就是了,不需要說任何話好嗎?
而且新婦很會持家。
朝廷說給他分地,那其實是一片荒地,蓋了個土房,給了批不知道從哪弄來的舊爐子、砧錘、風箱、鐵鉗等物事,第二天又送來幾車木柴、鐵料,扔下幾袋小麥,拍拍屁股就走了。
第一個夜晚,朱十一看著沒去殼的小麥,都不知道晚飯怎麼吃。
還好一切都熬過來了。
娶了這個樣磨媳婦後,家裡的一切就井井有條了起來。
長滿雜草的院子被清理了出來,栽上了蔬菜,種上了甜瓜。
新婦甚至還打算從孃家挑幾根上好的葡萄藤,明年開春後栽下,往後就有葡萄吃了,還可以釀酒,院子裡也多一處蔭涼的地方,累了的時候就躺在葡萄架下小憩一會,不知道多舒服。
月初的時候,西征拔汗那的大軍運回了第一批戰利品,全城轟動。
朱十一特地歇了一天,帶著新婦,跑到城裡去看熱鬧,順便買了幾頭羊回來——這也是媳婦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