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晚唐浮生筆趣閣> 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 (3 / 3)

“從馬直軍士整編為東宮左右衛軍。”邵樹德繼續吩咐道。

北宋以前,東宮自成一個小朝廷,體系完備,各級官員都有,甚至就連直屬於東宮的軍隊都有——歷朝歷代規模不一,但都有。

北宋開始,東宮的軍事力量被剝奪,太子威望、權勢大減。明清兩朝,太子更是成為皇帝可以隨意揉捏的可憐蟲,伴隨而來的則是大臣地位的直線下降,官場用語“大人”這種矮化人格的稱呼大行其道,以及皇帝越過宰相,直領六部,中央集權的無限加強。

唐末還沒發展到這一地步。

太子邵承節之前有一支親軍從馬直,有數千人。後來大部分分散進了勝捷軍,以便掌控這支部隊。從馬直只保留了兩三百人作為骨幹,這幾年又慢慢擴充,恢復到了三千員額——人員主要來自降兵精銳、蕃部精壯、各新兵院訓練中的佼佼者。

邵樹德對此持默許態度。

此番冊封太子,本想學北宋剝奪掉邵承節的兵權,想了想後,只能長嘆一聲:這事做不得,如果他還想讓皇位順利繼承的話。

當然,這三千人他也沒放在眼裡。

雖說徐溫、張顥兩百人能做大事,但那是因為淮南軍隊不作為,就連楊府番直軍士都是他們的人。

大夏顯然不是這種情況,他現在還穩得住,太子的威望沒法和他比。

再者,太子左右衛軍三千人真的都是太子自己人嗎?從馬直最初可是在夏、梁爭霸時期於河南建立的,他們嚴格來說都是邵樹德的人,太子的一舉一動,逃不過他的眼睛。二郎如果聰明的話,就該在從馬直外重新建立一支私人武裝,但這又是邵樹德所不允許的。

既要千方百計扶持太子,提升他的威望,讓他掌握更多的權力和軍隊,以便能在當前這種社會風氣下順利繼位,同時又要防著他。其間的平衡,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把握住的。

邵樹德有時候都很羨慕明清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,但他又沒法完成這種體制改革,因為文武朝官、地方將吏乃至豪強大族的價值觀,都不支援你這麼做。

帝王的偉力在於集眾,當所有人都反對某件事的時候,你最好不要去挑戰。

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價值觀和風氣。在漢魏、南北朝的時候,像隋唐這種程度的集權都是不被世人所認可的,當時哪個皇帝敢這麼做,世家大族不介意換個代言人——事實上,那幾百年換皇帝還真不是很難,因為皇帝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援。

只有經歷了長達數百年的不斷消磨,隋唐天子才能進一步收攏權力,但要想轉變成明清的體制,條件還不成熟。

必須要讓社會更加原子化,讓有能力制約皇權的集體徹底消失,以小門小戶的貧寒讀書人取而代之,才能讓天子徹底說一不二,再沒人敢聒噪。

當然,世上沒有兩全其美,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,像明清這樣集權也是有副作用的,那就是社會力量一盤散沙。當外敵入侵,官方機構癱瘓時,很難組織得起來——能組織他們的,只能是官府,或者是官方支援的私人。

唐夏之交的這會,社會還沒走到這一步。世家大族經隋唐兩代打壓和藩鎮割據的禍害,比起南北朝那會,經濟實力銳減,部曲私兵也沒了,已經沒什麼能力換皇帝,成為了依附皇權存在的符號,但他們還對皇權有相當的制約作用。

有些事情,順其自然吧,邵樹德不想過多人為干涉,他也沒這個能力把所有人的腦袋都開啟,灌輸進去一種新的思想,告訴他們這才是對的——太龍傲天了,思想可比生產力還難改變。

“讓趙王、韓王、齊王來見朕。”想了想後,邵樹德又說道。

這三個兒子已經分別從沙州、龍泉府、海州回來了。

差事幹得還可以,中規中矩。沒太多驚喜,但也不能說差。

這也是邵樹德最開始的預期。他們從小經歷了嚴格、優質的教育,本身也是中人或中上之資,沒理由把事情搞砸。

最關鍵的是,他們站在老父親收拾出的這個平臺上面。

好的平臺,可以讓中等之資的人,幹出上等資質的人才能做出的成就。

大夏這個平臺還不錯,三個兒子各自的成就也還看得過眼,如今即將冊封太子,有些事該對他們說清楚了。

&nbsp本章完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