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他的海運夢想繫結越來越多的錨定物,其實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錨定物越多,海運就越不可能廢除,那麼航海技術就能得到持續的投資,不斷迭
代。海運天然就比運河運輸風險大,而官僚是非常厭惡風險的。
如果錨定物少了,海運被廢除時,顧慮就越少。只有當利益大到實在無法割捨,廢除海運會招來巨大的反對聲浪時,一切才會延續下去。
那麼,為海運尋找更多的錨定物就成了必然。
遼東便宜的肉食已經讓北平、洛陽二京的百姓讚不絕口,胡椒則已走入北方鄉村的千家萬戶,這兩樣商品的依賴性在慢慢增強,下面需要做的是小心呵護,不斷強化,確保這兩株幼苗慢慢長成參天大樹。第三件錨定物,可以選蔗糖。
與棉花不一樣,蔗糖他是決定在廣管、邕管、交管三地大力推廣的經濟作物。
糖是大眾消費物,只要價格足夠便宜,理論需求無限大,不會與北方的甜菜糖爭奪市場,因為你很可能滿足不了市場的巨大胃口。
棉花他其實有點猶豫。因為北方的毛布市場愈發興旺發達,產銷兩旺,甚至遠銷到了長江流域,為北方的農民賺取了大量金錢。如果南方大面積種植棉花,會不會反過來擠佔北方市場?不利於平衡南北方經濟啊。
三茬輪作制是北方農業的根基,羊毛是其重要副產品,如果銷量減少,是會影響北方農民收入的。其實北方農民不靠羊毛吃飯,他們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,真正受影響的可能是草原諸部,因為他們現在也在笨拙地學習毛紡,賺取收入這也是邵樹德一直鼓勵的。
有活幹,有錢賺,商業流通起來,能活下去了,草原上也沒那麼多人非要造反不可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了,有些東西是禁不住的。棉花已經在敦煌一帶有相當規模的種植,遲早會流入南方。邵樹德思來想去,決定暫時不主動推廣,他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。
「給諸位宰相知會一聲,明日至觀風殿問對,朕要與他們商談渤海商社之事。內務部、戶部也要派員參加。」邵樹德抱著高氏柔軟的嬌軀,閉目思考良久,就在蘇氏懷疑他已經睡著之時,突然睜開眼睛,說道。
「遵旨。」
觀風殿內,參加問對的官員陸陸續續到齊,分次序落座。
「諸卿既已知股份商社是何物,那就好辦了,先看看章程吧。」邵樹德拍了拍手,中官王彥範立刻拿來了許多譽抄好的文字,遞到眾人手裡。
一時間,殿內滿是嘩啦啦的翻頁聲。
宰相們大部分時候默默看著,時不時也會低聲交流幾句。
邵樹德不著急。他老神在在地坐在御案後,時不時瞟一眼已經擔任宮官的高氏。每次眼神對視,高氏都像受驚的小白兔一樣,慌忙低下頭。
邵樹德心中暗笑要的就是這個味。「咳······」陳誠清了清嗓子。
邵樹德收回目光,正襟危坐。
「陛下,臣已看完渤海商社章程。」陳誠說道:「按此函所言,總計1000股,內務府200股、戶部200股、滿朝勳貴300股、遼東道巡撫衙門50股、都指揮使衙門50股、渤海世家50股、靺鞨女真首領50股,另有百股於三京坊市公開拍賣。臣為宰相,倒沒什麼意見。只是,內務府打下的基礎,卻只佔這麼點份子,是不是太吃虧了?」
「昔日內務府一窮二白全靠戶部撥款接濟,甚至至今還在撥款。吃虧不吃虧的,真談不上。」邵樹德說道:「另者,朕的心思,可遠不止這點錢能打住的。」
陳誠若有所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