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通之後,他立刻帶著親兵百餘人西奔,投靠馬殷,連家業和妻兒都不要了。
及至長沙,馬殷對他十分器重,立刻委以兵權,征討蠻人大勝而歸,算是小試牛刀。隨後便被派到了桂州,協助靜江軍節度使、馬殷長子馬希振與寧遠軍、嶺南西道交鋒。
靜江軍前任節度使是
李瓊,當初就是他帶兵打下的桂管。不過在前年過世了,終六十八歲。
馬希振本事一般,也不太鎮得住場面—說實話,就他那喜歡與詩僧、道士唱和的做派,就不太受武夫們歡迎。
呂師周被派到桂州,其實就是為了協助馬希振穩住局面的。
接觸一段時間後,呂師周發現,其實馬希振這個人也沒外界傳說的那麼不堪。他鑽研詩詞歌賦,與文人飲宴、唱和,其實都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。
他是嫡長子,但這個身份並沒有什麼用,他父親寵幸袁氏。
袁氏所生之子馬希聲今年已經十三歲了,聽聞頗受馬帥喜愛,有栽培一番後,繼承大位的想法。
馬希振雖被任命為靜江軍節度使,但手底下的官員、軍將都是馬帥的人,他沒有能力籠絡也不敢籠絡,於是就表現得喜愛文學,不結交將官了。
呂師周對此有些看不起。
性子偏軟了。人死鳥朝天,就該搏一搏,萬一成功了呢?
每每想到此處,呂師周都恨不得自己是馬殷的兒子,當上了靜江軍節度使,然後在老子歸天的時候,舉兵北上奔喪。
當然,也就是想想罷了,現在他有更棘手的問題要處理。
「都頭,衙內去別院了,不在城裡。」親將走了過來,低聲說道。呂師周在親兵的協助下解了衣甲,問道:「去做什麼了?」
「聽說昔年有措大貶謫桂州,還寫了什麼詩,衙內找人刻石紀念,又與一幫措大互相唱和,估計明天才能回來了。」親將說道。
呂師周莞爾一笑。
他是懂一些文墨的,少時也讀過幾本書。後來覺得實在不合自己性子,便外出當遊俠,直到父親跟若吳王發跡為止。
五管這個地方,文風不盛,這是事實。但有時候也會迎來一些頂級文人,因為這是個貶官的好地方。張說曾流放欽州,寫下了《嶺南送使》、《南中別陳七李十》等詩。
沈佺期流放安南,路過邕、容時,曾有《入鬼門關》。
宋之問有《發藤州》,戴叔倫、柳宗元、李德裕等人亦有詩作—這些滿級大佬降臨五管,多多少少帶動了地方上文化事業的發展,令五管這種蠻荒之地慢慢變得像傳統漢地。
「都頭,要不要?」親將催問了一句。
呂師周收起了臉上的笑容,問道:「軍中情形如何?」
「湖南來的憂心忡忡,不好說他們心裡怎麼想的。桂管本地的則心思活絡,看樣子不想再給馬殷賣命了。」親將說道。
湖南來的並不一定是湖南人,也可能是河南人、淮南人、江西人。前兩者是當年孫儒殘部,如今都是將校了。後者是劉建鋒西躥江西時發展的新部下,如今也是老兵、小校之流。
而這些人,在前唐的公文來往之中,有個統一的稱呼:蔡賊。
昔日黔中的王建肇是蔡賊、荊南趙匡凝是蔡賊、楊吳精銳黑雲長劍軍是蔡賊、錢鏐精銳武勇都是蔡賊、福州王審知是蔡賊、湖南馬殷是蔡賊······